自古以來,除吳宅這一起火災外,蘇鎮從未有過失火的記錄。
傳統建筑均采用封火山墻進行阻隔,因地制宜的濕潤氣候以及通風管道以及防火木材的選取,使得這個南方小鎮從未走水過。(注1)
顯然吳宅的火災并非意外,而是人為。
老人緩緩向林槐夏講起這座宅子的故事。
吳宅的最后一任家主名為吳錦書,未到及冠之年,因父親去世,便匆忙接手了家族生意。
吳錦書長相清集俊秀,為人正直忠厚,又善經營,吳家的生意蒸蒸日上,從這個偏僻小鎮一路將生意發展到南方的富饒之地。
吳家在吳錦書的帶領下,生意做得越來越大,沒兩邊便合并了旁邊的宅院,將吳宅擴建出西邊的院落。
吳錦書請了當初鎮上最有名的工匠進行修建,并且親自規劃圖紙,除了外出辦公事外,恨不得每天都要呆在院子里與工匠一同探討修建方案。
西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藏書閣與西花園中間的小院。
小院沒有嚴格地運用薄磚墻將院子與花園做阻隔,而是用了一條雕花精致的長廊,從園中便能看到花園中的瑰麗景象。
那個院子與哪里都不對稱,初建時工匠嫌突兀,提議省去小院或建在別處,吳錦書不肯,偏要將那個小院建在藏書閣與花園之間。他們修改了無數次設計,最終的成果令人欣喜。
小院的建筑與花園完美地融合,不僅不顯突兀,反而設計精妙絕倫,錦上添花。
那時吳宅西花園的景色之絕美,在蘇鎮上都傳開了。
可最令人不解的是,那個小院在建成后,卻無人居住過。
老人的太奶奶是吳家嫡出次子的女兒,管吳錦書叫一聲伯父。還是孩童時期,她曾與哥哥去那個院子摘過石榴,結果被吳錦書看到,厲聲喝跑。那還是她第一次見吳錦書發脾氣。
除了吳家人外,沒人知道那個小院為何一直空著。
這事還要從吳錦書接管家族生意前開始說起。
他從小便跟在父親身邊外出經商,長大后便會管理一些家中的小生意。十七歲那年,他走山路回家,路遇山匪劫財,爭執中不慎墜落懸崖。
好在懸崖不高,被正巧上山采藥的小啞女所救。
女孩兒名叫歡晴,獨自住在山下,父母早逝,她子然一身,靠采草藥為生。
在歡晴的照料下,吳錦書養好腿傷,也對這個漂亮單純的女孩兒日久生情。
歡晴雖是個啞巴,卻從未因此憂愁,反而對一切都充滿了熱情與善意。她什么都會做,還能寫一手漂亮的字,最喜歡的事便是讀書。
她認字讀書是很早以前一位在她家中寄住的書生教的,那時她還會說話,父母還健在。后來,書生臨走前還給她留了兩本書。書已經被她翻爛了,她便用采草藥的錢拿出一部分,買書來看。
有些書上的字眼生僻,吳錦書沒法下床時,便教她認更多的字。
等吳錦書的腿好了些,他便能在附近活動了。
歡晴家很偏僻,但景色極好,山清水秀,山花爛漫。兩人每天都會坐在山上,看著滿山的山茶花盛放。歡晴沒法說話,便聽吳錦書講。
他會給她講蘇鎮的美景,講經商路上的趣事。
歡晴每次都聽得極認真,漂亮的杏眸中只有他的倒影。
那是兩人最美好的時光。
吳錦書養好病后,怕家人擔心自己,必須盡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