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槐夏沒想到方渡會去醫院找她。大概是醫院里也找不到她才會不停打電話給她的。掛斷電話,林槐夏看著通話記錄里占滿屏幕的那兩個字,不禁揚起唇角。
方渡趕到圖書館的時候林槐夏在園區的大門口等他。
見到她,方渡舒了口氣,眉眼逐漸舒展開。他快步走到她身邊∶"怎么在這里等?外面冷。"
林槐夏搖搖頭∶"不冷,怕你找不到我。"
"不會的,肯定能找到你。"他極自然地朝她伸手,示意她將手里抱著的一摞書交給他。
林槐夏看著他的動作微怔片刻。剛剛就是在這個同樣的位置,見到過類似的動作。見她發呆,方渡干脆主動接過她手中那摞書∶"要回哪里?"
林槐真歪著腦袋想了下∶"回辦公室吧。"
經過老人的點撥,她終于知道自己的方案問題出在哪里了。
一棟建筑,一處園林,不僅是匠人的作品,社會的反映,更包含了主人的脾性與習慣,具有人情味。
她一心追求還原建筑的結構,希望盡最大可能去展現那個時代它的原貌,卻獨獨忘記了它不止是座建筑,是個作品,它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
它不該是座冷冰冰的建筑,不止它的檐梁斗拱需要研究,它背后的故事和包含的情感更為動人。
林槐夏將這幾天的困惑告訴方渡,也將吳宅的故事告訴他。兩人一直討論到很晚,曾困擾她許久的問題全部豁然開朗。
:::
林槐夏改好方案已經是兩天后,這兩天她帶著團隊連夜修改趕進度,將之前的規劃設計方案全然推翻重改。雖然辛苦,但大家顯然對新方案更加滿意。
開完最后一場會,林槐夏給所有人放了半天假,讓他們回去好好休息。散會后,她叫住方渡∶"我想和你單獨聊一聊。"
方渡慢條斯理地摘掉鼻梁上的眼鏡,端正地擺放在合起的筆記本上。他微微含頜,問∶"聊什么?"
林槐夏不好意思地摸了下鼻尖∶"……這幾天的事。""不是已經聊過了?"方渡疑惑。
"不是工作上的事……"林槐夏猶豫著該如何開口,突然,她的手機鈴響了。方渡示意了下她桌上的手機,林槐夏皺了下眉,摁掉了。
鈴聲再次響起。還是同一個號碼。
"先接電話吧,看上去很著急。"方渡道。
"好吧。"林槐夏應了一聲,走到窗邊接起電話。
方渡捏了捏眉心,拾起桌上的鋼筆,有一搭無一搭地旋轉著金屬筆帽。
他聽不到電話那邊講了什么,只能聽到林槐夏的語氣愈發急促地回應著對面,突然,筆尖不知怎的突然擰壞,一大片黑色墨跡在他的指尖和筆記本的紙張上洇染開來。
他微一怔愣,便聽到林槐夏匆匆掛斷電話,對他道∶"程棲澤出事了,醫生讓我們盡快去趟醫院。"
作者有話要說∶
—以蘇州同里古鎮為例》鮑莉
注1∶參考《適應氣候的江南傳統建筑營造策略初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