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剩下的組員很配合,他給了思路和框架,安如意和呂健盡心盡力地跑數據,徐夢夢則負責一遍一遍地核對、組合、糾錯,小組合作空前和諧,也都是加班加點進行研究。
除了軍方的這個項目之外,還有最近的tfcjo期刊審稿。
林水程在這方面完全還是個菜鳥,他本科時期雖然跟在楊之為身邊,但是沒有機會接觸審稿系統,因為這些機會是給博士生的,他作為本科生,時間上還是缺少這樣的機會。
每個博士生基本都會遇到老板把稿件丟給自己審的情況,對于楊之為,他習慣把一些看一眼就知道需要拒稿的稿子丟給自己的博士生審閱,并要求學生給出審閱意見,。既減輕了工作量,又能鍛煉學生。審稿人是榮譽身份,沒有工作,楊之為還會倒貼錢給自己的博士生,當做他們的審稿工資。
聯盟中對于學術期刊水平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即if值出版當年之前兩年該期刊在當年被引用次數總和,除以前兩年該期刊出版文獻之總篇數,一般來說,if指數大于1表示引用率較高,而if值越高,也代表這個學術期刊的影響力。
tfcjo期刊的if指數是7左右,而當年楊之為經手的基本都是if10的期刊評審任務。
林水程沒有審稿的經驗,對于他來說,這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很快就有稿件被分配給他審閱。tfcjo的評審分為初審、二審、三審三個階段,初審會有三個評審員分別給出意見,決定稿件去留,這些評審意見也都會在評審人領頭人那里過一遍。
tfcjo官網排行最靠前的評審人員名叫seora,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不再遲疑”,他已經在評審會呆了十四年,至今沒有人能扒出他的馬甲。他的用稿風格和評審意見都讓人捉摸不定,但是被普遍認為是水平最穩、知識面最廣博的一位評審員,他精通化學、物理、數學多個領域,理論方向和實用工具方向都能給出穩準狠的意見。
許多人曾經懷疑“不再遲疑”是楊之為,不過林水程知道楊之為不是。
晚上,傅落銀回家時,就看見林水程在那里咬著電子筆審稿子。
林水程把稿件投影到電視上了,周圍燈關掉,屏幕上的頁面就非常明顯。
傅落銀進門一看就隨口“喲”了聲“在審稿子呢。”
他一眼就看出了tfcjo期刊內部水印的標志傅氏軍工科技每年要和無數if10的期刊進行對接,在無數篇論文中尋找他們所需要的人才和研究方向。tfcjo近年發表的文章在ai和cv領域有所建樹,傅落銀對此很熟悉。
林水程端著一碗炸薯片,一邊吃一邊看,順手會記點資料下來,也沒理他。
他白天審了兩篇稿子,寫了很多修改意見,恨不得密密麻麻,正在審第三篇的時候,頁面上方卻突然彈出一條信息“您的評審意見有新調整。”
林水程點進去一看,發現他白天寫給兩篇稿子的修改意見被標紅、刪改了幾處,而且幾乎是大改直接把他四百多個字段刪除到一兩句話,有些意見整合了新的意見單列出來,而有些意見直接被省略了。
等于說,林水程的修改意見只有不到20被采用,這還只是其中一篇。
另一篇,林水程待定保留的稿件,對方直接把他的修改意見換成了“拒絕”。
林水程看到滿眼的紅色刪改字跡,抿了抿嘴。
他表面上沒有什么波動,但是傅落銀已經自動腦補出了他內心里另一個氣呼呼的林水程他有點被這個想法萌到了,不由得笑了笑。
林水程不知道他在笑些什么,他瞥了一眼傅落銀,而后拖動滑條拉到最下方,看見了修改人的名字seora不再遲疑。
傅落銀在他身邊坐下,順手把他攬進懷里,低頭叼走他指尖一枚薯片。
林水程炸的薯片撒了椒鹽,很香,傅落銀一邊吃著,一邊看前邊的屏幕“是他啊,領域主席areachaireditor級別的人,你運氣挺好的,碰到能有他指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