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國寺題序是溫霄寒成名的契機,之后柳竹秋每年都會陪達官貴人們去參拜數次,寺里的幾位大和尚她基本都熟。
入寺后先去拜訪主持觀海禪師,與之喝著香茗聊了一通禪機佛理,而后道明來意。
“去年六月間,小生和幾位朋友托一人來寺捐獻功德錢,那人隨后不告而別,我們疑心他侵吞了善款,因各自瑣事纏身,一直沒顧上過問。今天小生來貴寺拜佛許愿,想順便核查此事,方丈可否容小生翻閱去年六月的功德薄,看那人是否替我們捐過錢。”
觀海命人取來去年六月的功德薄供她查閱。
官宦人家的女眷入寺多半會捐資,柳竹秋試圖由此著手尋找常冬香到寺的痕跡,翻到六月初三日的善士名單,還真有收獲。
“信女金常氏供奉燈油銀兩百兩”
這金常氏定是常冬香了。
柳竹秋泰然自若地繼續往后翻了半本簿冊,蹙眉道“還真沒有,看來那人確實騙了我們。方丈可否將這本功德簿借給小生做憑證,小生回去后才好跟同伴們交代。”
觀海應允,慈祥開導她說那人大概是一時糊涂,勸他們私下調解,盡量別驚動官府。
柳竹秋辭別方丈,借隨處溜達之際琢磨“二百兩銀不是小數目,常冬香花這么多錢供燈必定許下重愿,或許能影射出她遇害的原因。這里的燈油錢都是按年支付的,眼下還不滿一年,常氏供的燈想必還在。”
她去到專為居士供燈的觀音堂,假裝參觀仔細搜尋。
那些燈盞依照居士出資多寡設置大小,燈上都貼著供燈者的姓名以及所許愿望。
柳竹秋花了半個多時辰找到常氏供奉的大號蓮花燈,燈座上的標簽寫著“往生極樂”四字,是用來為死者祈福的。
常冬香的生母早已亡故,父親和其他親屬都還健在,亦無夭折的兒女,這盞燈是為誰供的呢
莫非是文安縣的無名男尸
雖然目前尚無十足把握證明男尸頭上字謎所說的“雪香”就是常冬香,但是可先以此為假設反推。
他對“雪香”如此癡迷,常冬香也可能與之兩情相悅。文安男尸早于常冬香遇害,常冬香得知他的死訊后便花重金供燈超度他。
弄清常冬香的死因說不定能查出那男尸的身份,從而挖出唐振奇一黨的犯罪證據。
柳竹秋想罷去拜訪寺中另一位熟人迦藍殿的書記妙云和尚。
這妙云年方十九,是被遺棄在山門外的棄嬰,由觀海禪師撫養長大,十歲時落發為僧,后跟隨觀海來到安國寺。
看破紅塵才能斷絕七情六欲,妙云連紅塵什么樣都沒瞧仔細,如何放得下凡心塵念
他又從小生得粉妝玉琢,越長大越標致,走出去誰都會多瞧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