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宮門緩緩開啟,奉命前來的內官透過漸漸擴大的門縫看到跪于門外的柳竹秋,端嚴地走到她跟前詰問“何人敲擊登聞鼓”
柳竹秋以手加額,肅穆叩拜“草民溫霄寒,乞懇陛下伸冤做主。”
內官命隨從送上紙筆,讓她寫訴狀。
柳竹秋不碰筆墨,毅然咬破食指,以血為墨,慷慨陳詞。
“草民童蒙1時即知家國同構、君父同倫,昔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臣子以忠孝二字報君父,君父以仁愛之心待臣子,父慈子孝即天下一家之理。草民自幼失怙3,無法盡人子之道,夫唯出不負君,移孝作忠,忠君即為孝親也。亦盼陛下懷存扶之心,弘君父之慈,顧天性之義”
通過慶德帝對待兩位皇子的態度可知,他雖算不上明君,但確是位慈父。
柳竹秋劍走偏鋒,繞開朝政法治,專談父子孝義。在狀紙上說自己以孝敬父親的心態來侍奉他,像操心家事一樣對待國事,見奸人敗壞綱紀,猶如眼看家中遭了賊盜,父親受人欺騙一般憤慨,故而執意追兇。
又引申說天下忠君愛國的士子,比如柳丹都懷著同她一樣的想法,他們不僅是忠臣,更是孝子,死一個都是國家的損失。而孝子冤死,慈父必然傷痛,也定會為其討回公道。若任他像孤兒般冤沉大海,其他子女難免會寒心銷志。
再把話題扯到“以孝治天下”4的基本國策上,說一個好父親連家里的婢妾都不忍辜負,何況自己的兒女歷代圣王都以孝義治國,即便對極卑微的小民也不遺棄,故而得世人擁戴,使海內祥和,國泰民安。我們這些讀書人都像蓬頭稚子期盼陛下的撫憫,難道您忍心不理會孩子的哀求,任我們向隅而泣嗎
最后用引用孝經諫諍篇里的話表明自身態度。
“子曰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草民雖材朽行穢,卻秉持善念,欲盡忠孝之節,殊無惡逆之心。今舍身犯諫,陳冤闕下,縱獲罪身死,亦可為朝廷之忠士,君父之孝子,求仁得仁,無愧無悔矣。”
慶德帝聽說溫霄寒蘸血作書已是吃驚,看完血書內容果被觸動柔腸,對溫霄寒這種將他以父侍之的心態頗為憐惜。
繼而聯想到曹操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5。
君王廣納賢才方能使天下歸心。這些讀書人都是國家的儲備人才,科舉是他們嶄露頭角的唯一機會,當真來不得半點含糊。
他計較良久,傳旨左右“去告訴溫霄寒,他的狀紙朕收下了,定會派人徹查此案,讓他回去等消息吧。”
還特賜一瓶止血藥膏給他涂傷口。
這時東宮的屬官慌忙來報“太子殿下心疾發作,剛剛暈過去了。”
朱昀曦兒時曾患心疾,經名醫調治,成年后已經痊愈,現下突然復發,著實嚇出慶德帝一身冷汗,急忙擺駕前往東宮探視。
皇帝駕臨時朱昀曦已蘇醒,章皇后先一步抵達太子寢宮,正在審問他暈倒的原因。
盡管朱昀曦一再保證自己已經好了,此事卻終不是憑他的意愿能夠遮掩的,慶德帝也跟著嚴厲追究。
章皇后見太子夫婦和在場的侍從都似仗馬寒蟬,不置一聲,便自行揣測道“定是那登聞鼓敲得太響,使太子受了驚嚇,這敲鼓人無端造釁,沖撞儲君,應從重處罰”
朱昀曦大驚,胸口又一陣窒悶,忍不住伸手用力捂住,痛苦之情難以抑制。
這下連慶德帝都狐疑了,云杉見狀只想保定柳竹秋安危,當即跪地叩頭道“請陛下和娘娘恕罪,是奴才該死,方才不小心惹惱了殿下,才牽動了殿下的舊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