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來到孟亭元家,向門子遞出拜帖,帖子具名“晚輩溫霄寒”。
等候多時,孟府的下人走來告知“我家大人公務繁忙,無暇待客,特贈這件禮物與孝廉。”
那是一支干枯的蘆葦。
柳竹秋看到這支蘆葦就知道孟亭元想對她說什么。
孟亭元居家時不喜用鮮花裝飾,有時會折一把蘆葦回來插瓶。
柳竹秋幼時覺得他這愛好奇怪,詢問時孟亭元說蘆葦是他最喜歡的植物。
“蘆葦生命力強,不擇環境,不需照護就能茁壯成長,還有個最大的優點柔韌。你看風暴來時許多高大的樹木都倒折斷裂,唯獨蘆葦不會受損。”
柳竹秋不太贊同“蘆葦不會被吹折,是因為風一來它就俯身投降,這樣不是太沒骨氣了嗎”
孟亭元教導“你剛讀過道德經,該知道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做人要學會圓滑變通,該認輸時就得認輸。你呀樣樣都好,只這生性要強的毛病得收一收,多學學蘆葦的柔韌,日后才能免于傷折。”
多年后他又拿這道理來勸說,想讓柳竹秋放棄眼前的爭端,不能不將這份用心歸為愛護。
然而柳竹秋已形成一套獨特的人生觀,圓滑已運用純熟,也能見機示弱,適當退讓,但某些時候則須堅持“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方不失做人的風骨。
她思前想后,如今能幫她遞奏折的只有朱昀曦了,他本人不便出面,總能找些途徑運作。
紅燈掛了兩天沒見太子音訊,她擔心東宮出事了,打聽不到消息,不得已直接去觀鶴園求見。
陳維遠前來接待,柳竹秋更疑,問“陳公公,殿下近來可好”
陳維遠胖臉堆滿和氣“殿下諸事安康,你不用掛念。”
柳竹秋已猜到朱昀曦在避嫌,心頓時涼了半截,但不想放棄希望,試著懇求“陳公公,那柳丹是我青梅竹馬的玩伴,他的妻子秋蕙也和我親如姐妹,我不能讓殺害他的人逍遙法外,懇請殿下幫我”
陳維遠急忙抬手打斷,仿佛她會說出一語成讖的大兇之言,繼而苦告“柳大小姐,你的心情我們都理解,可你也得體諒殿下的處境啊。因你連翻生事,陛下已當眾對你表示不滿,還責備殿下不該親近小人。這種情形下殿下還怎么幫你呀”
柳竹秋無言以對,首次在他跟前流露困窘。
陳維遠苦口婆心開導“有道是家有千金,坐不垂堂,殿下乃國之儲君,更須事事慎微,身為臣下猶恐護持不周,怎能鼓動他身涉險境呢”
臣下無條件為君王死而后已,君王卻不必理會臣下的疾苦,這才是帝王家的真實想法。
柳竹秋未再多說什么,很干脆地告辭離去。
陳維遠返回東宮,朱昀曦正坐立不寧地等待,聽到通報就想沖出門去問話,被云杉捉急勸阻才耐著性子回到椅榻上。
陳維遠知道主子心急,一路小跑而來。
朱昀曦命云杉關了門,免去老太監的拜禮流程,催問“你見著柳竹秋了她還好嗎”
“都好都好。”
“她何事求見”
“柳大小姐向殿下請安,另外”
“另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