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湯敬之近期的一些劣跡,當中危害最烈的是壟斷商引。
本朝開國即施行重農抑商政策,為防止商賈勢力膨脹與國家爭利,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朝廷對商業活動進行極其嚴厲的管控。
凡外出經商者必須獲得官府審批,領取官府簽發的載明貨物種類、數量以及運輸距離的商引。
按規定每引付一錢銀子的手續費,但經辦官往往額外勒索,要求商人多支出幾十倍的費用。
有的商人不堪判剝便冒險不辦商引,這么做后果很嚴重。一旦被查獲輕則鯨竄化外,重則有殺身之禍。
經過上百年發展,商業經濟日趨繁榮,商人數量大增,經商規模不斷擴大,對商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然而朝廷依然秉持舊例,每年發放的商引數額增長緩慢,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商引供不應求的現象給了一些奸險小人生財之道。他們利用關系手腕在官府和商人之間做權錢交易,幫助商人用賄賣手段超額獲取商引。
湯敬之比這類人還黑心,竟依托閹黨壟斷了京畿地區商引的審批,商人們想正常營業必須先填飽他的肚子。
這情況已持續三四年,受害者不計其數,尤其是小本商戶,根本經不起如此折騰,許多人因此破家蕩產。
人們既痛恨貪得無厭的奸黨,更對早已跟不上社會形勢的商引制度怨聲載道。
柳竹秋有感于小商賈們謀生艱難,希望能為他們找出解決之道。
冬月初四她和白桃來到湯敬之開在城東老君堂邊的珠寶店。
算來這已是他們逛過的第五家店了,再無發現就得換個偵探方式,否則定會引人懷疑。
柳竹秋照例讓伙計拿出釵環佩飾讓白桃挑選,點明要“貴重、稀罕”的。
她想再找到幾件與文小青先夫當初出售的金鳳項鏈同規格的首飾,那就有可能做為證據追查湯敬之當年侵占珠寶商財物,勾結官府誣陷良人的罪行。
伙計先后搬來幾箱首飾供她們擇選。
柳竹秋漫不經心打開那一只只小寶匣,拎起里面的金珠寶玉瞧一瞧便放回去。
看了十幾個,輪到一只綠色的緞盒了。
她打開盒蓋,柔軟的目光立刻因盒內的首飾產生硬度。
那是一只漢白玉鏤雕的鴛鴦臥蓮佩,正面右下角可能跌碎了一小塊,用金鑲玉的技法修補成一朵小小的浪花,整件首飾精巧美觀,完全看不出是件殘品,讓人佩服工匠的妙手巧思。
柳竹秋心里想的卻是今年初夏她隨太子去漱玉山房發生的小插曲。
那晚她在倚月水榭用牡丹詩調戲朱昀曦,他酒醉摔倒,腰間的玉佩被跌碎了一角。
正是她手里這塊。
她確信記憶無誤,盯著玉佩沉思。
白桃偶然扭頭看她,順勢留意到那塊玉佩。
她在東宮時負責看管太子的服飾,也認出那塊玉佩,詫異地湊過來,嘴里嚷著“哎呀,這玉佩”
柳竹秋忙使眼色制止,笑道“喜歡嗎喜歡就買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