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選志早將審案事宜準備就緒,領旨后便傳婷婷和權厚宰等人證到堂錄口供。
不久樂原君派去應昌挖尸首的人運回兩百多具無頭尸。
這些遺骨是在應昌互市遺址發掘出的,死前經過焚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運輸隊為避人耳目,將尸骨裝在巨大的泡菜缸里,拿著朝鮮使節的路引通關,躲過了閹黨盤查。
樂原君聲稱他是聽了權厚宰稟告,出于義憤才這么做的。
東廠接手了這批骸骨,證實死者根本不是所謂的韃靼士兵。
慶德帝聞奏方知丟臉已丟出國門,怒令張選志派人去遼東逮捕翁子壯和張欽。
柳竹秋料定唐振奇必有動作,擔心張欽像高勇那樣被滅口,提醒張選志戒備。
朝廷的逮捕令下達不到兩天,張魯生派人來請她去錦衣衛衙門議事。
柳竹秋火速趕到,她現是欽封的三品散官,張魯生在衙門里接待她就不能向往常那樣隨便了,雙方按官場禮儀拜見,互稱大人。
張魯生說“今早本司在遼東的駐員李丁派了人來,據那人說李丁命他日夜兼程趕來給我拜壽。可我的生日早過了,李丁曾是我的親隨,不可能記錯這點。我感覺蹊蹺,想請溫大人幫忙考究。”
他傳來那名信使,此人名叫王良,是遼陽的普通軍戶。
柳竹秋問他臨行前上司都對他說過什么,王良回答“李大人只說讓卑職快些來向張大人祝壽,還交給卑職二百兩銀子做壽禮。”
張魯生已檢查過銀子及賀帖,都無異常。
柳竹秋忽然想到一事,忙問王良“你是騎馬來的”
見他點頭,追問“你離開遼陽時可曾受到關卡守兵嚴密搜查”
王良又點點頭,說“遼陽這幾日有匪患,各個城門關卡都查得很緊。卑職出城時也遭他們搜身,連包袱都被打開了。走時李大人叮囑不可對外說是錦衣衛的人,卑職才沒同那些人理論。”
柳竹秋命王良退下,向張魯生峻色道“張大人,此事恐怕不妙,我擔心張欽和翁子壯要造反。”
王良是星宿名,位于西方白虎七宿的奎宿之北。在它旁邊的星宿名叫“策星”。
史記天官書載“王良策馬,車騎滿野。”
意思是當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時,天下將會爆發戰亂。
“我估計李丁發現了張欽等人叛亂的苗頭,但自身已受到監視,怕信使被關防的人查獲,又找不可靠的人傳口信,是以找了這個王良。讓他騎馬來京拜壽,借謬誤引起您的重視,從而探究他的用意。”
張欽在遼東盤踞多年,根基極深,知道皇帝要清算他,必然不會束手就擒。
張魯生未敢大意,即刻入宮奏報。
慶德帝不信張欽有這膽量,出于謹慎,命山海關以北的各衛所加強戒備,并且加派一路人馬去捉拿欽犯。
四天后山東承宣布政司發來八百里加急,稱張欽在遼陽起兵叛亂,殺死遼東都指揮使,并與韃靼右翼首領安臘塔汗勾結,兵分兩路南下。目前蓋州至金州、大寧至沈陽中衛兩線都陷入激戰。
這場叛亂是唐振奇一手促成的,他獲悉慶德帝下旨嚴查汪蓉案,預感張欽在劫難逃,怕受其牽連,派人去遼陽滅口。
張欽早收到風聲,已在加緊謀劃,途中遭遇刺客襲擊,得親信保護僥幸脫險。
他見皇帝和干爹都急著來索命,決心拼個魚死網破,當夜襲殺遼東都指揮使,與翁子壯里應外合占領了遼陽。
二人明白單靠手里這點兵難以存活,于是投書安臘塔汗,聯合他夾擊漢軍,承諾攻下京師吞并中國后將黃河以北的土地獻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