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口氣要救她們,忙說“奴家騎過驢,不知和騎馬可有區別”
柳竹秋說“道理都差不多,你既會騎請速速上馬。”
她不等婦人回應,伸手扶起她送上馬背,再抱起小女孩放到她身后,叮囑她抓緊母親。
婦人見她舍己相救,哭道“官爺將坐騎讓與我們,自己如何脫身”
柳竹秋叫她不必擔心,拍打馬臀,送她們逃命。
瑞福以為主人要和她同乘一騎,忙催柳竹秋上馬,驚見她逆著逃命的人群飛奔而去,急忙調頭追趕。
柳竹秋利索地爬上路旁的山石,等賊兵進入射程便居高臨下射殺。
手上這把弩是金海桐贈送的撅張弩,攻擊區域遠至三百步,還可連續發射,她在草原練習數次已熟練掌握技巧,用于實戰也得心應手,轉眼連斃五賊。
方才逃跑時那種阻塞胸臆的憋悶消失了,世上最令她不能忍受的果然是良心不安,最感痛快的則
是替天行道。
賊兵吃了冷箭,以為官兵來襲,慌忙尋找掩體躲避,暫時停止追殺,讓更多難民有了逃生的機會。
然而好景不長,賊人們很快發現來犯者勢單力薄,再度發起沖殺。
柳竹秋攜帶的箭矢有限,見賊兵距此不足百步,忙動身撤離,準備與瑞福騎馬逃跑。
這時她瞥見又有賊兵接連中箭倒地,看數量對應的射箭者還不在少數。
有了援軍她斗志重燃,伏在隱蔽處仔細搜尋,發現下方和對面的山石間藏著好些射手,其中一人距離她不過三丈遠。
她向下滑到那人身邊,見是個戴皮帽穿皮襖的少年,看打扮是獵戶。
有人陡然靠近,少年驚慌,柳竹秋一把抓住他拔刀的右腕,低聲說“別怕,我是朝廷官員。”
她頭戴大帽,著曳撒穿皂靴,是仕宦常見的裝束。
少年看清后收起拔出一半的短刀,恭敬道“敢問是哪個衙門的官爺”
他猜柳竹秋在崇禮縣做官,卻聽她說“我是京里來的,剛和同伴走散了。你知道現在射箭的都是什么人嗎”
少年說“我們是崇禮縣的獵戶,前些天賊兵還沒殺過來,縣太爺就將全縣的獵戶和軍戶集合起來整編成民勇隊,準備抗賊。昨兒城破,隊伍都被沖散了,我們這一路還剩下一兩百人,隨逃難人群退到這里。方才見有人射殺賊兵,管事的叫我們分頭支援,掩護鄉親們逃跑。”
柳竹秋夸獎“你們管事的真是大仁大勇的英雄,他叫什么名字”
少年回道“他名字就叫戴大勇。官爺,剛才就是您帶頭殺賊吧,小的看您箭術如神,比我們這里最厲害的射手還高明。”
他以崇敬地眼光端詳柳竹秋和她手里的強弩,原本恐慌的心情得以緩解。
柳竹秋找他要來一簍弩、箭,爬回原來的高點協助民勇射擊。殺來的賊兵只有百余人,在強勢狙擊下傷亡迅速過半,被迫倉惶回撤。
等危險退去,那叫二黑的少年帶領柳竹秋找到戴大勇。
此人原是崇禮縣的吏員,流寇來襲時家眷都陷在城里,如今生死未卜。
他痛恨賊寇,更為無法安全撤離的難民痛心,想帶隊阻截賊兵,可手下人意見不統一,缺少一個能服眾的人物來領導。
柳竹秋通過三言兩語的交流掌握了以上信息,果斷亮明身份“本官名叫溫霄寒,官居正三品正議大夫,是朝廷派往韃靼議和的使節,回程時滯留于此。接下來請諸位聽從我指揮。”
民勇們生平沒見過這么大的官,戴大勇猶為驚喜,深揖道“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溫孝廉嗎小人知道您,原來您如今已做了官,能見到您小人真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