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規矩,邊軍京軍權責分明,一個負責抵抗外來侵略,一個負責鎮壓內部叛亂。本朝還沒有邊軍入關的先例,柳竹秋這一提議已觸犯祖制。
朱昀曦明知如此,仍被她理據充分的建言打動,毅然入宮趁著請安之際向慶德帝進諫。
他首先同皇帝分享溫霄寒安然無事的喜訊。
慶德帝得知溫霄寒協助滕鳳珍和何玿微平定了陽原蔚縣的民亂,非常高興,說“連日來西去的道路受阻,大同府方面的訊息都滯后了,朕還擔心那里的治安問題,晴云真給朕捎來了好消息。你可命人傳朕口諭給他,就說朕許他欽差特權,協理大同境內一切政務,必要時可便宜行事。”
朱昀曦替柳竹秋謝恩,見機提出她請調邊軍剿匪的建議。
“我們和安臘塔汗達成和談,宣府方向的邊境已無風險。眼下京郊戰事吃緊,軍費消耗巨大。兒臣前日問過戶部,單是
這個月花掉的軍費就達五十萬之巨。照這個速度太倉庫里的存銀僅夠支撐四個月。而京軍屢戰屢敗,叛賊數量不減反增,劣勢再持續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邊軍素來驍勇善戰,紀律嚴明,實力比京軍強許多,用他們平叛定能速戰速決。”
當初慶德帝并未將牛氏兄弟造反當回事,以為至多幾天就能滅掉這伙毛賊。不料這幫人神通廣大,將反叛火焰燒遍大半個北直隸,如今戰事已持續近兩月,態勢比遼東叛亂還難控制。
戰場上倒是捷報頻傳,幾乎天天有軍隊獻人頭邀功請賞,看銀子泄閘似的嘩嘩淌個沒完,他夜里睡覺都感覺床榻外狼群環繞,不得安寢。
聽到太子這個新穎大膽的辦法,他眼前一亮,當天便召集廷議商討。
朝廷里的有識之士早想到這茬,怕開口就被扣上變亂祖制的大罪名丟官喪命,憋著不敢說。
現有太子帶頭,這些人連忙雀躍擁護,紛紛進奏“用兵制勝之道在于用人。京軍久處太平,疏于訓練,綱紀廢弛,戰力萎靡,此次平叛明顯不力,種種誤國誤民之舉不勝枚舉。賊兵因此做大,在各地殺官員、焚官倉、劫兵庫、縱囚犯,甚至打出直搗幽燕境,重興湯武師的狂悖口號。當此亂局,應速驅雷霆之師,剪除兇威,誅夷逆暴,昌明王道而保社稷無憂矣。”
所謂祖制通常維護舊的既得利益,而革新之法則會剝奪這些利益,是以總有人頑固守舊反對維新。然得利的基礎是掌權,若朝廷被推翻,所有人都會雞飛蛋打,故而戰亂時期的變法往往最易成功。
大部分官員都支持調邊軍入關,慶德帝當即批準這提案,傳旨命駐守宣府的邊軍入北直隸省參戰。
這時朱昀曦又上了一道奏本,申請領兵剿匪。
心愛的女人正英勇地平寇滌亂,他怎么能安心待在宮墻內被動接受她的保護。定要上戰場干出點實績來,向她證明他是值得信賴的君主,也是能讓女人放心依靠的男人。
他通過公開途徑上書,大臣們很快都知曉了,朝野登時嘩然,前一天還支持他的官員全部加入反對陣營,理由正當而充足。
歷史上沒有太子領兵打仗的先例,本朝成祖御駕親征,也將時任太子的仁宗留在后方理政,沒讓他上前線。
須知打了勝仗要論功封賞,太子已是儲君,如何進封
吃了敗仗更糟糕,直接損害自身威望,將來繼位如何服眾
若再有個三長兩短,引發糟心事就數不過來了。
一般人還只從這些方面勸阻,別有用心者則堂而皇之抹黑朱昀曦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