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盡了人事,后面的只好聽天由命,左等右盼直到行刑前四天仍不見皇帝改注意。
朱昀曦再也穩不住了,親自去忠勇伯府找她商議。
“我想去見父皇,求他饒了我娘。”
柳竹秋已計無所出,但仍極力阻止。
“殿下萬萬不可,這層紙若捅破了,陛下會認為您在逼迫他,以后您做任何事都會惹他疑忌。”
本來朱昀曦和皇帝的父子情是歷代帝王家少有的親厚,若為素未謀面的生母與養育他二十多年的父親頡頏,皇帝定會寒心失望,后果絕非尋常父子鬧矛盾那么簡單。
“殿下能仰仗的人唯有陛下,無論何時您都不能做出有損你們父子關系的事,如果您真要冒險去求情,也絕不可提及惠音師太,只能盡量讓陛下憐惜您,并且讓他相信他是您最珍惜敬愛的人。”
朱昀曦在她引導下恢復理智,臨時想出條計策,回宮后傳令御膳房次日別給他準備膳食,他要絕食三日。
尚食嚇了一跳,忙向上奏報。
慶德帝以為太子在鬧別扭,召他入宮問話。
朱昀曦醞釀了整宿,以恭順的態度鎮定作答:“兒臣前些天去廟里祈福,聽寺僧說了一則故事。有位善士食素若干年,從未殺生,本有望在死后往生極樂。不料他的兒子突患怪病,大夫說須日食鮮魚一尾,連食三年方可病愈。
這善士救子心切,被迫每日去釣取活魚,宰殺烹制后供兒子食用,三年下來殺生過千,不僅抵消了以往的功德,將來還會墮入三惡道。
他的兒子感念父恩,發愿終生茹素,且每月斷食三日,以求抵償其父的罪過。
由于他的孝行,父子倆最后都消災脫孽,得了善果。
世間情深莫過父母,為子女殫盡心力,還常常因此做出違心之舉,做兒女的若有良知,焉能不感銘五內,奮力圖報?所以兒臣也想效法故事里的孝子,今后每月絕食三日,以求少傷生靈,為父皇消災積福。”
他這么一說,慶德帝立即釋懷,微笑勸阻:“皇兒有此孝心,朕心甚慰,只是絕食三日定致傷
身,皇兒非尋常人,斷不可如此。”
朱昀曦堅持:“兒臣已向佛祖祈愿,不便悔改,父皇待兒臣恩深似海,兒臣情愿折損壽數換您千秋常在。”
他雖存了別的念想,對慶德帝的感情確系真摯,眼中早已噙淚,哽咽道:“兒臣每讀《詩經.蓼莪》2篇都感觸極深,覺得自身最大的福氣不是出身皇家得享榮華,而是有您這樣全心全意疼愛我的父親。能常居膝下,為您盡孝,兒臣又比那些失怙的孩子幸運千倍。請父皇定要長命百歲,兒臣此生離不開您的照拂。”
眼看愛子聲淚俱下,慶德帝心疼不過,忙伸手拍撫他的后背,柔聲哄慰。
朱昀曦感到父親內心矛盾重重,胸口也密布焦慮,可是話已說滿,再啰嗦造次必然適得其反。
回到東宮他依言絕食,只喝清水,連餓兩天頭暈眼花,上午走路時竟栽倒了。
妃妾們齊來探望,都苦勸他進食,竇嬪還教皇長孫喂他吃窩絲虎眼糖,被他發火喝退,嚇得孩子哇哇直哭。
他心煩不過,攆走所有人,只留云杉伺候,不時問他乾清宮那邊是否有消息傳出。
云杉此時真巴不得替惠音去受死,跪在床邊啜泣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