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的內官命令柳竹秋次日一早啟程,沒留時間讓她和親友道別。
當晚只張魯生利用職權之便來為她送行。
柳竹秋聽說他沒受處罰,心下稍安,為過去的欺瞞誠懇致歉。
張魯生不改豪爽做派,說:“過去的事都別提了,你那也是身不由己。說實話知道你是女子以后我更佩服你了,你若還愿意認我這個大哥,今后我就把你當大妹子看待。”
他說柳竹秋的事跡改變了他對子女的看法。
張魯生的大女兒從小好武,刀槍棍棒都來得。他本想將她許配給文官,張大小姐卻想嫁給武將,隨丈夫一起去邊關殺敵立功。
“我原先還罵她不安分,如今想通了,女兒家有志向,好好培養也可成才。已托她堂叔在軍營里物色正直賢良的后生,等她看中意了就安排他們成婚。”
柳竹秋知他老家的習俗最是重男輕女,張魯生這大老粗能扭轉心態,說明她當初的想法很正確。
好的示范能引導人們破除陳府觀念,張家大姐兒今后若有成就,亦會成為楷模,幫助更多女子改變命運。
不知誰走漏了風聲,是日京中百姓都聽說柳竹秋將被解往宣府,次日結隊到城外為她送行。
來的人有十數萬之多,涵蓋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將十里長亭圍做汪洋里的孤舟,驛道幾被阻斷。
然而人們望眼欲穿也沒等到柳竹秋,原來朝廷怕有人煽動滋事,臨時改變押送路線,叫車馬從東直門出京,繞道遵化北上。
卻說宋妙仙那日帶領瑞福等人出逃,走到懷柔縣境內,她便忍不住向眾人吐露實情。
瑞福和蘇韻都想回京搭救柳竹秋,被她攔住。
“季瑤就是怕你們螳臂當車才讓我帶你們逃走,你們回去送死便糟蹋她一番苦心了。”
道理都懂,可人人牽腸掛肚,她本人也不例外。
商量后他們在當地一戶村落租住下來,每隔五日去縣城打探京城方面的消息。
從柳竹秋身份暴露被捕入獄到三法司會審此案,一行人的心緒跌宕起落,擔憂時圍著飯桌食不下咽,傷心起來又背著彼此偷偷掉眼淚。
后來得知皇帝從輕發落,仍派柳竹秋做太后替身,去宣府修行,大伙兒總算一起活過來,暢快地吃了頓美餐,慶祝柳竹秋死里逃生,準備按原計劃去宣府與之會合。
瑞福說:“可惜裕少爺沒跟我們一起出來,要回去接他嗎?”
宋妙仙認為不妥:“我們這些人與季瑤關系親密,回去露了行跡定遭奸人告發,況且小陳少爺住在尚書府,我們去了也不容易見著他,還是先去找季瑤,看她決定如何。”
他們抓緊時間收拾行李,次日趕上馬車往北進發。但誰都沒想到,柳竹秋此時仍在京城,并且還住在皇帝眼皮底下。
啟程那天早上,她吃了拌有蒙汗藥的菜粥,昏睡醒來發現自己竟被帶到了景山百果園。
她站在半山腰的院落里驚訝俯瞰遠處皇城的殿閣樓臺,一個年愈花甲的老宦官領著兩個十一二歲的小宦來請安,自稱是在這里看菜園的,奉貴人之命照看她。
貴人是誰不問即知。
天黑前陳維遠替他來看望柳竹秋,說:“福寧庵條件極苦,殿下終不忍讓你受摧殘,冒險將你偷出來藏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