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盤古不也是在孤獨中誕生的嗎?
她挺起脊梁,用孤憤將自身點做火把,緊握朱昀曦的手,像握住依然鋒利的巨斧。
勝負尚未分曉,該她上陣了。
上午云杉來向馮如月稟報外廷的動向。
“坊間傳言陛下已崩逝了,群臣們不停逼問宮內情形,要求派代表入宮探視。還有很多人請奏擬定遺詔,奴才推測一些地方官已收到風聲,連吊喪的奏表都寫好了。”
馮如月煩惱如何應對,柳竹秋說:“娘娘想知道哪些人涉嫌謀害陛下,眼下正好試探。”
她向皇后囁呫獻計,后者的表情不停在驚訝的范疇內微妙變化,末了遲疑地注視她。
柳竹秋知道馮如月對朱昀曦既有臣子的忠,也有女子的癡,持續煽動:“陛下是娘娘至親至愛之人,當年先帝和朝臣們數次示意他廢了您另立儲妃,他都一力拒絕。如今他被奸賊害得這么慘,您想必也會與他同仇敵愾。”
馮如月對朱昀曦的疼惜十倍于她,當然恨透兇手們,受她激將便不在意賢德慈善的虛名了,命令云杉聽其調度。
云杉與柳竹秋議定計劃,派人傳話各司官員,讓他們后日五更在午門外集合,巳時到皇極殿參加朝會共議如何草擬遺詔,并囑:“皇后娘娘說了,群臣可順帶提出對朝政的見解,寫成奏疏帶來,作為來日制定新政的參考。”
隔天五更時分,百官齊聚午門外,司禮監派人來收取奏疏,過了一個多時辰,內官領群臣入宮。
等他們在皇極殿分班列隊整齊,云杉先自后殿入內。
站前排的官員見他哭腫雙眼,只當山陵崩了,忙七嘴八舌詢問。
云杉揮手道:“諸位大人先勿躁動,皇后娘娘看了一名官員的奏疏,打發咱家來念給諸位聽。”
他拿出一份奏疏大聲朗誦,內容全是抨擊新稅法的,還諫請新帝繼位后廢除稅改,赦免因稅改獲罪的官員,將被抄家富商的產業歸還原主,加征田賦,加強海禁,發布昭告向廣大士子承諾永不加賦,撥亂反正,安定民心。
云杉讀完,通告眾臣:“娘娘說這篇奏疏析理透辟,用心良苦,想聽聽群臣的意見,有贊同其觀點的請往左邊站。”
左尊右卑,官員們聽說皇后如此安排站隊,以為她認同詔書上的提案,一時間人頭攢動,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都站到了大殿的左邊。
六部尚書里除蕭其臻和吏部尚書米涵,其余四個全部支持廢除稅改。
那寫奏疏的戶部郎中胡杰禳得意洋洋,公開認領筆者,引來一片恭維稱贊。
云杉問原地佇立的蕭其臻:“蕭閣老,你對這篇奏疏是何看法?”
蕭其臻不知皇帝生死,當此不利局勢仍直言不諱道:“朝廷財政匱乏,而百姓已不堪重賦,稅改是補偏救弊的重大國策,這點陛下強調再三,臣認為斷不可廢棄。”
反對派估計朱昀曦已死,可以明目張膽泄恨了,一些人立即向蕭其臻發難,指責他蠱惑君王濫行苛政,是禍國殃民的奸臣,
還有人諷刺他靠女人的裙帶關系才得以迅速晉升,矛頭直指柳竹秋。
蕭其臻欲批駁,云杉抬手制止,驟然喝令錦衣衛將罵人的官員統統拿下。
官員們莫名驚詫,質問他此舉的理由。
云杉詈斥:“爾等穢言謗君,已犯下大逆罪,還不該重處?”
嘲笑蕭其臻靠滎陽君上位即等于諷刺朱昀曦和柳竹秋有私情,確實夠得上“穢言謗君”。
那些大嘴巴的臣子們嚇得不敢開口,接著更令眾人恐懼的事發生了。
執禮內官走上御臺,站在龍椅旁揚聲高呼:“陛下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