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則清官好官死得差不多了,剩下活著的這些,要說好官也有,但好官庸官比例嚴重傾斜,這對任何一個皇帝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現象,需得花大量人力物力盯著辨別衷奸不說,時間一久,朝廷上上下下從根里都爛了。
再這么下去,她可能非得要像司馬庚一樣,累死累活半夜把批閱奏折當樂趣不可。
竹簡啪地一聲扔回案桌上。
崔漾詔楊明軒擬旨,征召賢良方正之士,下明令著百官察舉孝廉,選賢為官,為朝廷效力。
又吩咐道,“你找于節,自九卿以下各署衙抽調人選,把官職重新梳理一遍,那些個職權重復的,冗余的職位,該合并的合并,該精簡的精簡,力求在合理的范圍內讓他們用最少的俸祿辦最多的事,理好后寫成奏疏,呈上來我看,兩個月的時間,夠做這件事么?”
楊明軒估量著時間,做這件事是盡夠了,但……
崔漾見他神色遲疑,略一想便明白了他的擔憂顧慮。
司馬庚說她坐上帝位,道阻且長。
這最大的阻礙不是叛軍,而是綱常倫理,下詔令,無人應詔,或者只有宵小之輩,無德之輩應詔,有再多兵,這皇位也是做不長久的。
這件事是必須要解決的,否則君威掃地,將來路只會更難走。
崔漾沉吟問,“如今士林,都有哪些人物?”
擒賊先擒王,請神先請圣。
楊明軒一點即通,“除王錚王丞相外,有其三,三類里當以沈氏沈恪為首,沈家學宮與太學比肩,沈先生學宮任教,素有清名,又通研經史子集,天下四十九名士,凡二三十人,不是躬稱沈先生為老師,便是引沈先生為好友。”
世家子弟以沈恪為標榜的情形,崔漾十二年前便見識過了,如今十二年過去,形勢只怕更糟糕。
“繼續說。”
楊明軒常年待在京城,又是讀書人,這些事并不陌生,“余下十人里,賀汀洲家世貧寒,學識滿腹,在寒門學子中呼聲最高;齊魯公羊丘,精研春秋,家傳孔孟儒學,除太學、沈家學宮外,公羊丘所學,同樣被奉為正統儒學,狂士有山水詩畫四絕,此四人結廬為伴,隱居終南山下,結交天下好友,山林逸志,頗受推崇。”
崔漾點頭,剩下十多人,大概就是朝中各族里不與沈家合名的世族子弟了。
想招募這些人做天子門生,在司馬庚來說順理成章,有人搶著要給他效勞,到她這,估計和登天差不多。
兵威威逼人來做官,未免也太難看。
一則各州郡州官、朝中要職空缺,耽誤不得,二來各處缺了人,朝政翻倍翻倍地送來她這里,往后勞碌可想而知。
這么做皇帝是做不開心的,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
崔漾思量對策,宣室里一時沉靜,只余輕微的踱步聲。
介于陛下與沈家的傳聞,楊明軒行禮含糊問了一問,“陛下打算如何對付沈家?”
又行了一禮,小心斟酌著用詞,“眼下形勢,如若能拉攏沈家,事半功倍。”
崔漾腳步一滯,擺袖坐回了案桌前,“沈家的事朕自有打算,你先去把這四十九人查清楚,尤其呼聲最高的這幾個,家世背景,喜惡愛好,學識能力,最好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