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正題,為什么說后期是“快樂擺爛”呢?
關于這一點,我想結合「心態」一起說。
成熟的寫作者,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
心態不好,面對太多的負面評價,很容易陷入自我的懷疑。
(我感覺我是一路被噴過來的,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讀者,針對我故事中的一些問題,或禮貌、或不禮貌,或客觀、或不客觀地發表評論了,有些當然說得非常之對,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有些素質太差動不動激活國粹技能的,卻是純純的搞我心態。)
(從本我的角度,我其實非常歡迎評價,因為這是一面面鏡子,可以告訴我,在讀者的眼中,我的文字呈現出什么樣的效果,哪些有趣,哪些無趣……這就是「市場檢驗」,非常重要。)
另外,排除「抗挫」相關的心態,我更加看中的其實是「心態的自我調節」。
寫作其實很孤獨。
尤其是全職寫作,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天天呆在家里,沒有領導,沒有同事,如果家人理解,甚至不會有人管你。
看起來很爽,對不對?
但,體會這種狀態,時間長了,人很容易「墮落」。
你會一次又一次放低下限,比如原本白天就能完成的碼字工作,不知不覺拖到了晚上(拖延)
甚至,為什么那么多作者斷更后,直接太監。
有一種原因就是,今天不想寫了,到了明天,我還是不想寫。
這樣的念頭多了,不僅影響創作的思路和節奏,還會潛移默化告訴你,你隨時可以放棄。
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個心志堅定的人。
促使我711天沒有斷更的核心原因,不是真的有這么大毅力,而是因為「開書前對自我的要求」+「有不少讀者喜歡這本書認可這個故事」+「斷更會影響收入」+「斷更一次,就有可能會有無數次」+「因為一直在堅持,100天打卡,200天打卡……已經形成正向循環,不想輕易中斷」……
是這些原因不斷疊加,再加上運氣尚可,沒有出現嚴重的疾病,沒有出現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我才能實現「沒有斷更」這個小小的成就。
當然,雖然沒有斷更,但是拖延寫作,依然給我造成不小的麻煩。
熬夜很傷身體,而一個不健康的身體,怎么能夠投入長期的創作呢?
我先后經歷前期的「作息正常」,中期的「作息紊亂」,再到后期,我又慢慢往規律的方向調整過來了。
關于期間心態轉變的心路歷程,我不具體展開說。
只說結果——
【兩年的寫作,讓我更加堅信,寫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如果沒有生活,只有寫作,那他要不了多久,就會失去寫作這個能力。】
【如果你想要長期寫作,除了寫作技藝的提升,一定要學會掌握自己的心態。如果作者的心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再好的劇情,再好的設定,也會被他寫得一塌糊涂。】
上面這兩句再濃縮一下,大概指的就是,在我的認知里,一個寫作者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環境、創作節奏,創作心情,這些東西看似虛無縹緲,但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
有的作者,只要能呆在家里,該碼字的時候碼字,碼完字了,追劇打游戲研究食譜等等,不用去社交,他就非常開心非常舒適。
但我發現,我不一樣。
也許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不過就我目前而言,我更喜歡「多姿多彩」。
準確的說,我還年輕,我喜歡「體驗生活」。
沒接觸過的東西,可能喜歡的東西,只要在我能力范疇內,我都愿意嘗試。
手辦、機械鍵盤、數碼設備、游戲、穿搭、探店、美食、劇本殺、電影、逛街、購物、閱讀、視頻拍攝、運動、和不同的人聊天……
有些東西接觸過,過了新鮮感以后,我就不在乎了。
也有些東西,會繼續陪伴我,持續更長的一段時間。
用我的話來說,寫作這兩年,我的生活「還算豐富」。
————
這些內容說出來的時候,其實我比較擔心看到的是,有讀者說,原來我還有這么多時間,去做別的事情,怪不得“短小”,怪不得“水”。
但我也想重復上面那一句話,我認為寫作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寫作不生活,或許能維持短期的穩定,但絕不是長久之計。
更直觀的形容,寫作能帶給我快樂,但大多數時候,它也是枯燥的、繁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