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華人部隊到達卡薩多港,巴拉圭國內人口大約還有二十七萬,其中大約有二十萬婦女兒童,其余七萬人絕大部分是參加軍隊的巴拉圭男子。
戰爭進行到這種程度,巴拉圭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而一手把巴拉圭帶入危險境地的小洛佩斯卻渾然不覺,依然在虎美塔要塞指揮防御作戰。
忘戰必危,好戰必亡,小洛佩斯的教訓對切身感受到戰爭殘酷的李明遠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南美華人的狀態和巴拉圭的情形差不多,兩方全部是全民皆兵,稍有不同的是小洛佩斯是個戰爭狂人,主動挑起和別國戰爭,而且妄圖以小吞大,而南美華人組織起義卻是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武器戰斗。
原因不盡相同,結果卻十分類似,華人獨立軍在李明遠指揮下一路戰勝強敵,轉進幾千里到達巴拉圭境內。
全民皆兵是身處絕地中迫不得已的選擇,一旦華人在南里奧格蘭州安頓下來,李明遠就要著手恢復華人的正常秩序,然后埋頭種田、提高自身實力。
卡薩多港河岸邊,李明遠沿河邊逛了一會就回到軍營。
卡薩多港環境不錯,沿河靠山,綠樹青山、景色優美,不過河邊村落中散發著臭味的尸體和衣衫襤褸、面帶饑色的巴拉圭平民卻與秀麗的風景大不相符。
人各有命,巴拉圭平民凄慘的模樣沒有獲得李明遠的同情,先鋒部隊前行帶的糧食本來就不多,如果再把糧食分給巴拉圭人,那華人士兵的糧食就不夠食用了。
李明遠沒有舍己為人的圣母情懷,自己人還吃不飽肚子拿著所剩不多的糧食救濟別人,這是高尚呢還是傻呢?
華人部隊的營地位于河岸旁邊,營地周圍布置一圈簡陋的木柵欄,木柵欄不是為了防備巴拉圭軍隊和巴西軍隊,而是為了阻止聚集此處的巴拉圭饑民。
強烈的饑餓感會促使百姓做出危險的舉動,而肅有勇猛傳統的巴拉圭饑民更是如此,在華人獨立軍在河邊安營扎寨不久,一群兩百多人的饑民涌向營寨,想要奪取華人士兵手里的糧食,
饑餓的巴拉圭百姓是瘋狂的,但是華人士兵手里的火槍也不是燒火棍,一陣火槍射擊過后,巴拉圭饑民留下上百具尸體,剩余的人則在火槍的威脅下轉身撤退,不過經過火槍教訓的巴拉圭饑民沒有走遠,而是在距離營寨不遠處聚集起來,不時朝華人營地觀望。
營寨中帳篷、柵欄已經安置完成,隨軍攜帶的大鐵鍋也被搬了下來,正在生火煮飯,
李明遠走進營寨,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下來,和身邊的士兵閑聊了一會,然后在衛兵的提醒下,走進一處帳篷里,
“孫先生請坐。”李明遠走進帳篷,招呼孫彬坐下。
“世子,卑職看到外面聚集了許多當地居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巴拉圭戰爭連年,外面那些人是沒有糧食的饑民,看到我們攜帶不少糧食,就粘在我們周圍,也許他們認為我們是別的地方趕來的印第安人,希望能從我們這里搶到活命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