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西方國家對軍艦的等級類型劃分,李明遠初步將漢國海軍軍艦劃分為戰列艦、巡洋艦、輕巡洋艦、炮艦四個等級。
軍艦排水量在5000噸以上為戰列艦,
2500噸到5000噸范圍內為巡洋艦,1000噸到2500噸為輕巡洋艦,1000噸以下為炮艦。
依照排水量劃分的軍艦等級,漢國海軍總共擁有一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一艘自建輕巡洋艦、七艘自建炮艦、九艘炮艇、以及二十五艘輔助船只、三十艘排水量超過一千噸的木制蒸汽運兵船。
炮艇噸位比炮艦更小,排水量一般在二百噸左右,主要用于內河、近海巡邏,在大型海戰中作用有限。
新京造船廠在建造出第一艘炮艦后,海軍便逐漸以噸位更大、性能更加優越的炮艦取代炮艇,而淘汰下來的炮艇除了部分被安排進內河艦隊,剩下的大部分被安排在靠近移民航線附近的納土納群島、宋卡、基斯馬尤、姆特瓦拉等中轉據點。
從南洋出發的移民船隊最初停靠在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控制的據點進行物資補給,后來隨著華人移民數量越來越多,英法等國設立在非洲沿岸的貿易據點難以為船隊提供足夠的物資補給,于是從1872四月開始,移民船隊先是在非洲東海岸物色合適的港口,然后用火槍、茶葉等商品從當地酋長手中把選中的土地買下來,作為移民船隊的補給據點。
小型炮艇在南美地區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不過在非洲沿海地區,駐扎在中轉據點的華人水手依靠炮艇卻發揮出不小作用。
親自等上鐵甲艦視察一番,李明遠在觀察停靠在港口內的一排炮艇時,李漢開口介紹道“殿下,最后九艘炮艇計劃服役四個月后退出現役,基斯馬尤和姆特瓦拉的據點負責人向海軍申請,希望獲得九艘炮艇中的六艘,用來支援他們對抗當地的黑人海盜。”
“半年前,他們不是匯報說剿滅了五股小規模黑人海盜,怎么現在那里又出現了新的海盜?”
李明遠疑問道。
“兩地附近海域的海盜在半年前的打擊中大部分被清理干凈,
不過基斯馬尤海域幾個月前又出現一批新的海盜,他們的人數比當初被圍剿海盜的數量要多上許多,而且聽基斯馬尤據點的負責人報告說,新出現的海盜武器裝備比當地的海盜更加先進,他們手中不僅有火槍、小型火炮,還擁有一艘小型炮艦。
基斯馬尤據點負責人認為這群海盜很可能是活躍在吉布提海域的海盜,他們躲過了前段時間法國人發動的圍剿吉布提海盜行動,流散到基斯馬尤海域。”
“基斯馬尤據點負責人的推測很有道理,蘇伊士運河開通后,非洲東海岸周邊地區的海盜都涌向紅海海域,最近幾年,每年在紅海海域被海盜劫持的各國商船就有十多艘。”
蘇伊士運河是十九世紀戰略地位最重要的人工運河,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