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斯馬尤沖突戰是漢國與西方國家的第一場交戰,基斯馬尤據點內的華人士兵發揮出了他們應有的戰斗力,而意大利軍隊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基斯馬尤戰后,據點內的華人部隊趁著馬爾卡兵力空虛,乘船連夜占領了意大利人在當地的據點,然后在隨后的談判中,漢國以歸還被俘虜士兵和退出馬爾卡為條件,獲得了意大利政府對漢國占據基斯馬尤的承認。
雖然和意大利人簽訂了正式的協議,但是清楚意大利人在一戰、二戰中的二五仔特性,李明遠一直沒有放松對意大利人的警惕,當前的漢國政府沒有能力在非洲占據大片土地,但是移民路線附近的幾個中轉據點對于移民行動的意義很重要,李明遠不會輕易放棄漢國已經建立的據點。
由非洲海盜問題想到意大利的威脅,李明遠感覺有必要加強漢國在基斯馬尤、姆特瓦拉等據點的軍事實力。
“不用等到四個月后,六艘炮艇現在就可以調派給他們,而且三個月后,基斯馬尤還會得到兩艘炮艦和一百士兵支持,你代我提醒他們,圍剿海盜的行動不能放松,我不希望有一艘移民船只被海盜擊沉,還有讓他們注意意大利人的行動,不能讓意大利人鉆空子,將勢力滲透到基斯馬尤地區。”
“遵命殿下。”
李漢回答道。
ps:感謝打賞和投票支持的同學,大三下學期快結束,空閑時間有限,因為有事不能穩定更新請大家見諒。
新京造船廠和興和造船廠分別位于新京和興和縣(若因維亞)。
兩家造船廠原本是從普魯士引進的造船器械,成立于1869年初的兩個民用造船廠。
1872年二月,兩家造船廠升級改造為軍用造船廠,一家造船廠由新京搬遷至興和縣。
1873年四月,借助達爾芒等法國船工的技術,新京造船廠成功建造出一艘排水量為760噸的炮艦,三個月后,興和造船廠吸收新京造船廠的經驗,也建造出一艘炮艦。
新京和興和兩家造船廠共享造艦技術,統一建造同一等級的軍艦。
炮艦和小型鐵甲艦的研究建造工作同步進行,排水量低于1000噸的炮艦技術要求較低,能夠在較短時間建造出來,而排水量超過1000噸的小型鐵甲艦對技術要求比較高,花費六年時間建造成功也在李明遠的接受范圍內。
第一艘自建小型鐵甲艦技術監測達標,漢國海軍的鐵甲艦即將達到六艘,實力恢復到第二次對巴西海軍作戰前的水平。
六艘鐵甲艦中,排除一艘自建的排水量1350噸的小型鐵甲艦,兩艘排水量3200噸的鐵甲艦還在法國地中海造船廠中,需要漢國海軍派遣人員接收,剩下三艘軍艦,一艘是俘獲自巴西海軍、排水量為6270噸的大型鐵甲艦,另外兩艘是早期從英國定制的排水量為3500噸的中型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