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學300幣打賞支持!
漢國的移民工作主要針對的是華人,不過因為要考慮到國內男女比例失衡的影響,從1870年爆發于朝鮮北部的“已巳大災”開始,漢國政府通過設立在朝鮮王國耽羅島的貿易據點,從平安北道、平安南道等地招收朝鮮女性難民。
1870年往后幾年時間,朝鮮和大陸都遭受了非常罕見的大災荒,農田中顆粒無收的朝鮮災民們熬不過饑餓之苦,抱著與其餓死,不如求生的愿望,要么接受漢國的要求,把自家女兒和女性親屬交給漢國駐耽羅島的商隊,再由船隊運送至漢國本土,要么是冒險進入東北地區,在土匪和清朝官兵的威脅下求生。
朝鮮官員們面對難民逃離本國采取默認態度,因為靠近朝鮮北部,最初很少有朝鮮女性難民愿意移民到數萬里之外的漢國,后來,隨著東北地區忽然涌現出大批裝備洋槍的土匪對朝鮮難民進行針對性的劫掠,生命受到威脅的朝鮮女性難民迫不得已之下選擇更安全的求生方式,答應移民到南美洲。
持續數年的朝鮮大旱災制造出了大量的青壯難民,不過因為大陸地區的難民數量更為龐大,李明遠并沒有興趣接收朝鮮男性難民,然后發揮兄弟民族一家親的精神,花費不小精力將他們同化為漢人或者是允許他們以朝鮮人的身份生活在漢國境內。
朝鮮的移民行動只局限于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能夠生育的女性,從第一批運輸朝鮮女性移民的船隊啟程出發開始算起,漢國在朝鮮進行了二十四批次的移民行動,總共運輸了約三萬名朝鮮女性。
運輸朝鮮女性的行動規模不大,每批次抵達漢國的朝鮮女性數量人數不多,而且隨著朝鮮旱災的逐漸減輕,愿意移民到漢國的朝鮮女性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和規模龐大的華人女性移民相比,朝鮮女性移民的受關注度很低,楊光宗和王二狗等人對于朝鮮移民行動的內容知之甚少,只有曾姓車夫由于有親戚在船隊當水手的原因,得以了解運輸朝鮮女性的一些細節。
朝鮮女性出于求生本能選擇移民到漢國生活,而日本女性下南洋賣身則是日本政府獲取維新改革的一項財源收入。
日本多山地、少良田,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爆發頻繁,而因為日本缺少一個像李明遠一樣的重生者,可以利用先知先覺的優勢為日本維新改革帶來財富支持,因此,為了獲取維新改革所需的資金,日本政府一方面提高稅收,以實現國家富強的名義壓榨國內百姓的經濟價值,一方面鼓勵日本女子到海外賣身,用賣身得來的錢支持國家建設。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南洋是列強殖民亞洲的核心地區,大量出洋討生活的華人經過前期的辛苦勞動,大部分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資金,而在華人下南洋的經濟利益刺激下,由商人控制的日本女性迅速涌進南洋,很快成為南洋地區賣身女性的主力,并且利用溫婉順從的日本女性特點從華工手中賺取了不菲的賣身錢。
日本女性大規模涌進南洋時,漢國已經完成了對南洋地區的布局,隸屬于國防部的外圍情報組織太平會統合了南洋華人勢力,在南洋地區,是除了列強勢力外,最強大的勢力。
太平會麾下不僅有十多萬分散在南洋各地的民間武裝,而且由于得到漢國本土的支持,太平會手中還有一批數量接近萬人的核心武裝力量。
近萬人的武裝民兵每人裝備一支漢國本土生產的仿德萊賽步槍和二十枚手榴彈,設立在叢林深處的秘密倉庫中,藏有二十萬發步槍子彈、一百挺加特林機槍、三十五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藥品、食物罐頭、火炮彈藥等補給裝備。
南洋尤其是加里曼丹島地區,土著王公、蘭芳公司等各種勢力混雜,無論是英國人還是荷蘭人對控制區內的統治力度都極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