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胖點、書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學打賞支持!
從裕興茶樓二樓走下來,張凌云和王士珍攙扶著喝醉的陸榮廷坐上三輛三輪人力車,于二十分鐘后回到軍營。
下午,陸榮廷睡來后,打了桶涼水洗臉,精神清醒了許多。
“士珍老弟,再過三天咱們就要從預科畢業,你選好了修習專業沒有?”
陸榮廷將毛巾放在洗漱架上,隨口問道。
“周教官建議我報考炮兵,大母和阿母也同意我報考炮兵。”
王士珍回答道。
“炮兵啊,那玩意可不好操弄!”
聽到對方提到家中親人,陸榮廷臉上一副輕松表情,心中卻產生一股酸楚。
王士珍父親早亡,被過繼給伯父后,沒兩年伯父因病去世,從小被兩個寡母撫養長大,在1874年大饑荒爆發時,隨同兩個寡母一同移民漢國,因為出身沒落士人家族,有過幾年讀書經歷,在移民漢國后,考入陸軍軍官學校預科部就讀,和陸榮廷在一個班級學習。
王世珍雖然童年時家境貧困,但是有兩個寡母盡心撫養,在沒有爆發大饑荒時生活也還算過得下去,而陸榮廷一歲時,父親被鄉民誣陷為勾結太平軍,被活活打死,母親歐氏迫不得已改嫁到縣城里,每月給寄居在鄉下的兒子送些銀錢,過了幾年,母親歐氏不忍心兒子在鄉下受苦,把他接到縣城繼父家生活,接著在十歲時,母親因病去世,陸榮廷成了無人撫養的孤兒,靠著在縣城做乞丐乞討的方式挨過最困擾的半年,最后遇到專門接收流浪孤兒的國防軍情報人員,被一路運送到南美洲。
1840年以后,中原地區天災人禍盛行,每年產生上百萬無人撫養的孤兒,這些孤兒中除了少數比較幸運能夠活下來,絕大部分因為疾病、饑餓等原因病死街頭。
少年孩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也是一個民族最珍貴的財富,雖然這些孩童不是漢國需要的急需青年勞動力,出于對民族的責任心,李明遠仍然命令抽調一部分情報人員負責安置大陸流浪孤兒的工作。
陸榮廷和那些幸運的孤兒一樣,被運送到位于新京城外的童子軍訓練營,在那里,陸榮廷接受了五年封閉式的軍事、文化教育,然后以排名第一的成績升入陸軍軍官學校預科部學習。
太平軍有組建童子軍的傳統,國防軍中升任南洋軍團司令和第四師師長的王大山、王小山兄弟都是童子營出身,國防軍建軍初期,漢國移民的主力是青壯年,因此,漢國國內沒有成立童子軍的條件,而隨著一批批年齡在十歲左右的孤兒來到南美,如何妥善安置他們便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幼年孤兒年齡較小,像太平軍一樣,讓他們當兵打仗在李明遠看來無異于對國家民族的犯罪,而把他們和那些擁有家庭的孩童安排在一起上學,又容易因為孤兒的身份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最后,在否決了上面兩個方案后,李明遠決定成立一所專門培養少年孤兒的訓練學校,由政府和軍隊調派教師培養他們。
童子軍訓練營采用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在這里,所有孤兒按照年齡大小分為不同的班級,然后根據每個孤兒不同的接收知識能力,再細化分為普通班和精英班,進入精英班的孩童一方面要接受更嚴格的教育,一方面可以獲得成為大漢復興少年團成員的資格(簡稱少年團),另一方面能夠得到李明遠的親自接見和直升陸、海軍校的名額。
陸榮廷從童子軍訓練營畢業的儀式上得到過李明遠贈送的一把軍刀,而且升入預科部學習后也得到授課教官的看中,不過在奮力拼搏學習的時候,陸榮廷不免有時候感到疲憊,每當這時,母親曾經期盼的出人頭地便成了他刻苦努力的動力,在他心中,一直有著一個念頭,那就是當上將軍,帶領手下士兵抓住那些殺死父親的兇手為父親報仇,然后把父親、母親的骸骨運送到漢國,給父母舉行一個風風光光的合葬。
“陸大哥打算報考騎兵嗎?”
王士珍將洗過臉的水潑到外面,沒有發現陸榮廷情緒的變化,笑著道“陸大哥在第一師騎兵營實習服役一年,連張長官都稱贊陸大哥騎術了得,如果陸大哥報考騎兵科,憑著張長官的看重,說不定畢業后直接能當上騎兵連副連長。”
“哪有王士珍老弟說的這般簡單。”陸榮廷搖搖頭,不認同他的說法。
“國防軍編制改變后,除了騎兵師,只有四個師屬騎兵營和三個旅屬騎兵連招收騎兵軍官,騎兵軍官的上升職位就那么幾個,要想升到校級軍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
漢國地處潘帕斯大草原,適應的自然環境加上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引進優良馬匹政策,現在的國防軍已經不再缺乏合格的戰馬,馬場中出產的馬匹除了用做戰馬外,很大一部分被分配給淄重部隊運輸武器物資。
充裕的馬匹來源滿足了戰馬的需求,但是卻改變不了騎兵部隊在國防軍中重要性逐漸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