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0年1月1日元旦,南美本土各地百姓張燈結彩,慶祝陽歷新年的到來。
長安城(科爾多瓦市)蘇松紡織廠,廠區內的普通工人放假回家與慶祝元旦,而在廠區內部,六七十名廠區骨干員工、一百余名皇家科學院研究人員、技術官僚守在悶熱的車間廠房內,耐心的等待著實驗的最終結果。
“林先生,您有幾成把握能夠成功?”
蘇松紡織廠廠長小聲問道。
“”新發現的染色劑遇到酸性物質很容易轉變為藍色,而且處理方法稍稍有點誤差的話,很難將濕處理牢度提高到符合要求的程度,
所以,使用新染色劑染布的車間,要嚴格按照規定比例添加硫酸等強酸性試劑用量。”
一個年輕的華人青年注視著染布池旁邊幾個技工操作機器的舉動,認真道“雖然新染色劑的使用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但是綜合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等西方列強國家的紡織工業染色劑技術水平,新染色劑染布性能比德國人拜耳兩年前發明的靛紅染色劑更佳,
而且經過在實驗室上百次驗證,我可以肯定的告訴您,新染色劑的工業化應用,最起碼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能夠成功。”
“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蘇松紡織廠廠長臉上神情放松許多。感嘆道“時間只是過去七八年,紡織行業的發展卻與以往完全不一樣了,幾年前還是缸染、甕染、硫酸等手工作坊式,現在全換上上紡織機、染布機、拉布機等機器操作,真是一年一個變化呀。”
“陛下早前時常說,當今科技發展迅速,稍稍落后其他國家一步以后想要追趕上去,就十分困難。”
同樣一個隸屬于皇家研究院的年輕人附和道“就拿最近幾年西方國家在染料行業上的發展來說,1873年,法國化學家克魯西昂和布雷通尼埃在將褐煤、鋼末、紙、皮革等與硫化鈉及硫黃的焙燒實驗中,獲得棕色硫化染料。
前不久,英國人托馬斯和r.霍利德在低溫環境下,將乙萘酚鈉鹽溶液浸在棉布上,然后用乙萘胺重氮鹽顯色,成功使棉纖維變成紅色,因此獲得一種冰染染料。…………
西方國家在化學紡織染料方面起步并不比我們早多少,但是看著德意志、英吉利、美利堅等國科技技術迅速發展,我們卻不能只是模仿引進,自主研發新技術才是正道呀。”
“前些年本土受教育人口較少,國家缺乏應用型、研究型人才,科學技術方面整體落后于西方是客觀事實,但是經過十年大規模財政補貼和投入,出國留學生數量超過三千人,前六批學成歸國的留學生能夠從事基礎性技術研究,化工、電氣等新興工業類別,也不至于無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