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國在遠東方面的事務漸漸進入收尾階段,
七月底,南洋軍團先是將占領的下龍灣港口區交還給法國駐安南殖民軍,稍后,兩方按照議和協議,進行俘虜與物資交換。
漢法安南戰爭以一種妥協的方式結束,法國駐安南殖民軍以數千士兵傷亡和讓渡法屬波利尼西亞主權等代價,獲取了在安南和交趾支那地區的主動權。
經過安南戰爭的教訓,法國政府認識到,法國殖民軍在交趾支那地區的力量,還不足以應對吞并安南、柬埔寨、老撾三國帶來的聯動后果。
南洋軍團是阻礙法國建立東方殖民帝國的第一個威脅,而隨著南洋軍團逐步撤離安南北部,身為安南王國宗主國的滿清朝廷,則變為法國駐安南殖民軍的主要敵人。
失去緬甸和大西北邊陲的若干藩屬國之后,安南王國和朝鮮王國這兩個接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厚的國家,已經成為滿清朝廷不可輕言放棄的底線。
朝鮮王國位于東北地區側翼,關乎著東北地區和紫禁城的安全問題,除非滿清政府與敵國戰爭失利,否則不可能任由俄國、日本占領朝鮮。
安南王國與云貴、八桂地區接壤,通過安南近海和紅河航線,能夠將整個大西南地區納入威脅范圍內,因此,為了保持東南財賦重地以及西南腹地的穩定,安南北部地區是萬萬不能由敵國占領的。
法國政府侵吞安南,除了有搜刮交趾支那地區資源和布局全球殖民戰略的需求外,以安南王國為立足點,將云貴、兩廣納入其直接殖民統治或者間接的經濟殖民統治,也是主要目的之一。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法國政府通過北京、巴黎、柏林、東京等多種外交渠道與日本接近,企圖與日本締結針對滿清政府的政府的軍事同盟,以期法國政府對安南北部采取吞并行動的時候,日本能夠從另一個方向發動軍事進攻,分擔交趾支那駐軍的軍事壓力。
1881年7月18日,法國外長在巴黎會見日本新任駐法公使蜂須賀茂戴時表示:“對付清國,我們法日兩國有著共同利益“。
希望早日與日方結結同盟,在必要時候,對中國采取共同軍事行動。為此,法國外長還把這個問題同東瀛政府的修改條約問題聯系起來,表示愿意為東瀛政府的修改條的問題提供幫助,
7月20日,蜂須賀茂戴在致東瀛外務卿井上馨的秘密報告中對此做了詳細匯報。無獨有倒,1881年7月23日,法國駐日代理公使卡斯特爾在東京拜會東瀛外務卿井上馨時,再次就“日法同盟“問題與東瀛政府的修約問題相聯系,試探東瀛政府的意向,
并且表示:“鄰邦清國實屬頑固不化之國,不足與謀,唯獨貴國熟悉我國國情,堪與共事,考慮到貴國將來的對華政略,敞人認為若能與我國相互聯合,共同協商,則有益無害。正所謂法日兩國利害一致,緩急相當,這必將有助于東洋之開化。”
7月份以來,法國政府多次與東瀛接近,急于同東瀛締結軍事盟約,為了打動東瀛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