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十時,陳森、李漢等官員、將領相繼穿過正在建設中的長安新城,從南面明德門進入皇宮內部。
長安新城第一期規劃建設面積為180平方公里,南北長18千米,東西寬10千米,新城外圍分別建立春明門、金光門、明德門、光華門四座主要城門,作為新城的地標性建筑物之一。
而作為分割城區與郊區的城墻,則因為考慮到近代戰爭的發展,一般的城墻難以抵擋住重型火炮的連續轟擊的因素,被臨時擱置,以避免將寶貴的本土勞動力浪費在無用的城墻工事上面。
另一方面,鑒于長安城的重要地位,中央政府在擱置新城城墻建設計劃后,按照總體備戰計劃要求,先是以春明門、金光門等四處城門建筑為基礎,建造完善、細致的重炮工事,從不同方向守備京師以及皇城的安全。
其次,長安城背靠科爾多瓦山脈,地處拉普拉塔平原和北部山地交接處,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于長安—松江鐵路一線方向,因此,在長安—松江鐵路沿線地區,中央政府依次規劃了四座要塞群,用以扼守長安城的東大門。
長安新城、皇宮以及各新占領區的規劃開發,帶動了建筑行業的大發展,水泥、鋼材、磚石等相關產業三五年之間,規模擴大了十倍不止,原本計劃用于修建城墻的建筑原材料節省下來,被優先用于長安皇宮以及普里梅羅河水壩建設工程。
1869年下半年,長安皇宮建設工程開始啟動,至1881年八月初,歷時約兩年時間,整個皇宮建設工程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五的任務量,外朝三大宮殿群中的中極殿、建極殿建設完成,于一個月前投入使用,內朝的長樂宮、含元宮、未央宮三大宮殿群主體建筑部分完成建造,還剩下大約120間附屬房屋建筑留待后續建設。
普里梅羅河水壩建設工期比長安皇宮晚一個月,至八月初,水壩建設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年底十二月份之前,能夠完成全項建筑任務。
長安新城的建設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城區內的不同生活區、功能區相繼建立與完善起來,負責保障京畿地區農業用水的普里梅羅水壩也即將完工,………………
隨著一項項事關城市生活、居住、消費的配套設施大體完善,長安新城已經顯露出一分作為國家首都的新興氣象。
一路走馬觀花、粗略瀏覽京城內的市井景象,李漢興致頗高的對陳森、候泰元三人感嘆道“古人常言京城繁華之地,居住不易,依我看現在的長安新城也和古時候的京城差不多,本土各地的商家帶來稀奇罕見的商品,日常的糧、米、油、鹽都比其他地區貴上一成,若是沒有朝廷發放的薪金俸祿,就是我等,恐怕也難以在京師立足。”
“大漢國本土局勢穩定,國家發展勢頭蒸蒸日上,不少心思靈敏的本土商人和德國、法國、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外國商人,都在京城設立商業站點,想靠著京城消息靈通的優勢,在第一時間獲取中央政府的最新政治動向,然后比競爭對手更早的制定出符合中央政府政策要求的行業發展規劃,為最終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做著縝密的準備。”
陳森回想起中途看到的一家家本土和國外的商號,笑道“國家發展勢頭良好,帶動本土經濟發展,同時工商業繁榮又為政府帶來充裕的財政稅收資金,二者相互促進,京城商業經濟越發達,于國家發展也更有利,
只不過本土和外國商人們的涌進,大大抬高了京城的消費標準和居住成本,79年下半年,軍隊剛剛占領長安舊城(原科爾多瓦老城區),那時候一棟前后兩出,占地兩畝左右的宅子大概要4000漢元(折合庫平銀約2000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