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1878年之前,帝國海軍總共有六艘主力戰艦,其中三艘俘獲自巴西帝國海軍的軍艦,一艘戰損嚴重,于1879年11月解體拆解,另兩兩艘因為艦齡較長,多次在海戰中受損,根據得到艦船專家們的意見,預計于1883年一月退出現役,如果去除三艘鐵甲艦,本土海軍主力鐵甲艦只剩下兩艘購買自法國地中海造船廠,排水量3200噸級的巡洋艦,即使把本土自主建造生產的四艘1350噸級輕巡洋艦算上,海軍的實力也不足1878年的一半,
所以,臣請求陛下批準,再次重啟購艦計劃,為海軍增添新的作戰軍艦,以應對智利、巴西兩國的海上威脅。”
年度發展匯報結束,二十余名海軍主要軍官匯聚中極殿內,由第一艦隊司令陳森代表眾人,第一個建議道。
“海軍對購艦計劃有什么建議,先提出來,大家商討商討。”
“臣聽聞偽清大臣李鴻章向德國訂購了兩艘大型戰列艦,故臣以為雖然我大漢與滿清勢不兩立,但是既然滿清都有決心購買鐵甲巨艦,我大漢國也不能落于人后,
臣認為,朝廷應當向德意志國訂購一至兩艘戰列艦,兩到三艘4000噸級以上海防艦,如此,本土的海上安全方不至于受到智利、巴西兩國威脅。”
“你們的意見呢?”
“鐵甲艦乃國之重器,不可或缺,臣等贊同陳將軍的看法。”
“本土到處是用錢的地方,每一分錢都要花的有價值。”
李明遠不置可否的解釋一句,繼續道“另外兩艘正在服役的鐵路艦,一艘排水量6500噸,一艘排球量3500噸,雖然有二十多年艦齡,當初巴西人買的時候被英國人坑了,船上各項設計不合理之處頗多,但是就這樣一兩年之后就退出現役也太浪費了,這樣吧,讓德國的艦船工程師們想想辦法,對兩艘鐵甲艦進行一次大維修,爭取讓兩艘鐵甲艦再多服役兩三年,至少撐到1886年之后再退出現役,然后充當海軍軍官學校的培訓艦,用于訓練新服役的海軍官兵,你們認為怎么樣?”
“陛下英明。”
二十余名軍官將領恭維一句后,陳森恭敬試探道“那購置新艦的問題,陛下是否批準?”
“為海軍添置新軍艦勢在必行,不過你們提交上來的購艦計劃要改一改。”
李明遠點頭同意,給了眾人一個肯定的答復。
“既然要大力發展海軍,就不能只是添置大型軍艦,通信艦、護衛艦、補給艦、運輸艦,這些輔助艦只都需要有。
李鴻章在今年剛給德國伏爾鏗造船廠下了建造兩艘戰列艦的訂單,一個月前,德國人主動找上門,想要多建造兩艘一至兩艘同級別的軍艦賣給我們,一是為了利用相同的建造圖紙和船塢,減少建設成本,二是想利用賣給我們軍艦,打響德國造船業的名聲,擴大德國造船業在世界上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