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童子營和晉江鎮青壯們的表演大家都看完了,我感覺表演的很好嘛,利用鎮子周邊特有的地形,舉行賽馬、模擬狩獵等活動,寓教于樂,即能夠豐富百姓們閑暇生活,也能加強國民身體素質、提高國家的軍事潛力,很具有推廣意義嘛!”
“陛下是打算每年多舉辦幾次類似的活動?”
一個中級軍官猜測道。
“舉辦固定軍事性質訓練活動只是其一,確立一項完善的青少年教育、培訓制度才是立足長遠戰略的根本。”
李明遠解釋道“我打算普及國民基礎軍事教育,在全民兵役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專門負責青少年政治、軍事教育的半民間組織,主要負責向本土青少年教授忠君愛國、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等相關方面的知識、思想,從娃娃抓起,重新塑造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愛國有為青年,保證未來爆發大戰的時候,本土軍隊和政府能夠有充裕的后備官員、軍官、士兵作補充。”
“這不和童子營制度差不多嗎?”
一個童子軍出身的年輕侍衛軍官恍然道。
“腦袋挺靈活。”
李明遠夸獎對方一句,笑著道“童子營制度對帝國軍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就是要把童子營制度推廣擴大,在每個移民鄉鎮、每個縣、每個州都設立相應的分支機構,統一管理青少年政治教育、軍事教育。”
“新設立機構的應當如何定位?是否要歸屬地方政府管轄?”
劉樸察覺到其中隱藏的權力歸屬糾紛,直接問道。
“新機構暫時命名為大漢帝國青少年預備軍人忠君護國聯合會,簡稱大漢青軍會,青軍會屬于半民間組織,不接受各地方政府管轄。
”
李明遠將自己為新機構取的名字說出來,繼續解釋道“我打算在每一個移民鄉鎮設立一個青軍會中隊,中隊規模根據各移民鄉鎮人口而定,最低60人,最高200人,中隊長由未滿十八周歲,表現突出的青少年擔任。
每一個縣成立一個大隊,大隊人數在600人至1500人之間,大隊長由現役優秀尉級軍官擔任,大隊長人選篩選條件為,年齡25歲以下,軍銜在少尉至中尉范圍內的優秀青年軍官。每一個州設立一個總隊!總隊長由現役校級軍官擔任,總隊長人選篩選條件為,少校或者中校軍銜,年齡35歲以下,同時具備實戰經驗的優秀軍官。青軍會總部設立若干管理部門,部門主官軍銜為上校或者少將,負責協調全國青少年教育管理、以及在戰時、和平時期為軍隊輸送政治思想過硬、作戰意志堅定的優秀兵源。”
“陛下英明,如果青軍會各分支機構順利組建完成,本土各野戰軍、警備軍可就不缺優秀的兵源了。”
“打阿根廷的時候,如果已經建立了青軍會體制,說不定能減少很大一部分士兵傷亡。”
順著李明遠的思路,軍官將領們很快明白了建立青少年軍事、政治教育的好處,紛紛附和道。
“本土各地百姓家庭情況各有不同,尤其是新移民的家庭,生活條件相對刻苦,對于這部分青少年,各鄉鎮、縣級分支機構,要協同地方管理部門,在他們接受訓練的時候,免費提供食物、住宿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后勤保障,要讓他們體會到政府的照顧,體會到國家對全體青少年的一視同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