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沸沸揚揚的輿論風波,對于遠隔數萬公里的拉普拉塔鄉下地區,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干擾。
10月下旬的長安城郊,剛剛迎來朝氣盎然的春天,清晨,火紅的朝陽從遼闊的地平線緩緩升起,被陽光籠罩下的一個個鄉下聚居區,房屋里面的農民們早早起了床,丈夫們提著曬干的草料,走到牲畜圍欄內,給餓著肚子的牛羊們補充食料。
剛剛從月子里休息完的年輕妻子,將處在嬰兒期的孩子小心放在床上,接著又給三四個年齡稍大的孩子們蓋上被子,然后才輕輕走下床沿,提著牛奶公司發放的木制水桶,打開一處面積大約二百平方米的木棚屋,開始每天早上的擠奶工作。
1868年年末,李明遠帶領起義華工在巴西南部兩州初步安定下來,政府鼓勵百姓飼養奶牛的時候,普通華人百姓的觀點為“華夏沒有喝牛奶的習慣,農民養牛是為了農耕以及搬運,沒有擠它們的牛奶。母牛只在小牛出生時才有牛奶,牛奶是給小牛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和小牛犢搶牛奶喝”。
因為舊有的觀念,普通的華人百姓根本不知道這世上有乳牛這種動物。第二年1月份,政府下派官員至華人聚居區宣傳飲用牛奶的好處,并教導普通華人農民如何飼養奶牛和人獲取、暫時保存牛奶的技術。
因為當時政府缺乏行政官員以及農民固有的觀念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
第一年的宣傳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推廣目標。
1873年2月,政府在阿根廷北部五州的畜牧業基礎上,開設26家牛奶擠奶水,開始向本土農民收購新鮮牛奶。
不過,因為是倉促實施,這時的牛奶是純粹的生牛奶,沒有做任何殺菌處理。
1873年9月,漢國政府去信駐美移民事務負責人王有田,要求駐美事務處向美國牛奶行業引進牛奶生產、制造設備,(當時漢、美關系還沒有惡化。)
半年后,第一批足夠建設十一座大型牛奶生產廠,包括殺菌、包裝等工藝的機器設備運抵本土。
1874年,奶牛飼養、牛奶收購等行業開始在漢國控制區域內的巴西南部兩州、阿根廷北部五州鋪展開來。
1875年6月,政府委托醫學界出版了一本名為《白牛奶考證》的科普類書籍,用來向民眾宣傳牛奶的基本知識和營養價值。
1875年9月,新京府公布“牛奶榨取規則”,11月發布“牛奶營業管理規則”,規定需用錫罐配送牛奶。
1876年7月,農業部管轄的揚州國營畜牧場成功制作出在牛奶里加糖的煉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