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進入1882年,鋼鐵企業產能過剩,美國鐵路建設退潮,鋼鐵、煤炭等重工業企業股票紛紛下跌,進而引發世界經濟史上的第十三次經濟危機。
銀行及投資者紛紛拋售鐵路股票和債券。鐵路投資驟然萎縮。從1882年到1886年,批發物價指數下降24.1%。蕭條持續了四年之久。
同一時期,英國經濟早在1881年就開始下降,美國鐵路退潮后,危機加深了。危機期間,鋼產量第一次下降,達15.9%,棉花消費量縮減了19.7%,造船業下降最嚴重,達62.8%。1882年失業率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達10.2%。
法國的嚴重程度僅次于美國。1882年聯合總銀行、里昂和羅爾銀行倒閉,震驚全國。同年企業倒閉達7000多起。從1884年到1886年,破產企業數和失業人數都進一步增長。
從1882年到1885年,進出口連續幾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進口共下降15.2%。煤、鐵的產量,棉花的消費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第十三次經濟危機的后果初步展現,當駐歐洲各國使館相繼將收集的經濟情報發回本土,即使沒有聽說過1882年—1886年經濟,但是憑借后世西方國家每隔七八年、十年爆發一次的經濟危機印象,遠也開始嗅出了又一次經濟危機的氣息。
“諸位都看一看,歐洲主要國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造船業影響尤為嚴重。”
遠把接收的電報分發給眾人閱讀,補充道:“原本還好奇德國政府怎么突然間轉變態度,不僅答應在本土建造兩艘裝甲巡洋艦的要求,還額外同意把裝甲巡洋艦相關的建造技術授權給我們。
現在看來,不是德國人變大度了,而是歐洲爆發經濟危機,伏爾鏗造船廠的日子不好過,這才在軍艦技術轉讓問題上面松了口。”
“歐洲爆發的經濟危機會不會影響本土經濟發展?”
劉樸擔心道。
“影響多少還是有的,不過問題不大。”
遠把目光轉向下首的工業部總長和農業部總長,開口道:“本土經濟和農產品出口最近半年的數據如何?”
“啟稟陛下,十年發展戰略穩步推進,本土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產能按照每年百分之十四以上的增長速度持續擴大,各工業領域暫時沒有發現遭受歐洲經濟危機波及的跡象。”
“肉類、糧食出口份額出現了小范圍波動,1882年下半年,農產品對外出口總量降低了約百分之二,不過因為皮毛和食品加工企業制造成本降低,預計今年的農產品出口收益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會出現虧損和利潤減少的現象。”
工業部總長和農業部總長相繼匯報道。
“本土整體工業化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歐洲的經濟危機暫時波及不到南美本土。”
聽完兩人的匯報,遠安排道:“不過歐洲爆發經濟危機,對本土算是一個好消息,本土剛好可以利用這幾年歐洲經濟衰退的機會,大力引進鋼鐵、機械等傳統重工業領域的新技術,補齊本土工業發展的短板。
劉樸,這件事情交給你來做,由財政部牽頭工業部、外交部、農業部等部門,仔細商討后,盡快拿出一個合適的方案,然后上報通過后迅速執行。”
“是,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