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留學經費份額的事情胡敬德一直在做,而今天兩個上門求見的留學生,則給了他一個節約留學經費的好思路。
“根據個人自愿原則,官派留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利用假期時間到工廠實習,賺取一部分生活經費,而對于民間自費留學生,家境條件中上的倒還無所謂,但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秀、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可以由公使館牽頭,把他們介紹給本專業的工廠實習工作,利用假期時間勤工儉學,倒也不失一個節省開支、能夠讓更多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獲得留學機會的好辦法。”
分析出勤工儉學的好處,胡敬德心中初步做出規劃,隨即讓助手把兩個留學生請進了辦公室。
“你們能想到進入工廠實習,通過學專業知識賺取日常生活所需的資金,為國家節省留學經費,想法很好,很具有推廣的可能。”
胡敬德面帶笑容,溫和道:“本土政府派遣的留學生數量還沒有達到德國政府要求的人數上限,如果采取勤工儉學的方式,可以讓更多學生獲得留學海外的機會。
你們的提議在我看來沒有問題,幫助留學生尋找合適實習工廠的事情由公使館負責安排,等到事情安排妥當后,我會派人到柏林大學通知你們。”
“謝謝公使閣下!我們一定不辜負國家和公使閣下的期望,認真學習科技知識,爭取早日回本土為國家效力!”
譚耀勛、潘銘鐘兩人高興道。
“國家富強需要全體國民的努力,你們先回學校,然后把所有學生的名單報上來,這樣公使館才好根據每個學生的專業和技能,分別聯系不同的工廠。”
“太感謝公使閣下了。”
兩個對著胡敬德行了禮,再次說了一番感激的話語,稍后興奮的離開了公使館。
“趙參贊,給駐英、法、意三國公使館發電,詢問三國境內的經濟是不是同德國一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退?”
送走兩個學生,胡敬德憑借外交官的敏感,第一時間向公使館內的外交人員發布命令道。............
進入近代工業社會后,歐洲諸國已經爆發了超過十次,規模不等的經濟危機。
距離最近的一次是第十二次,1873年—1879年經濟危機,
1873年,維也納交易所爆發金融危機。危機迅速蔓延至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紐約等金融城市,
金融市場的一片恐慌,鐵路股票紛紛下挫。
1873年9月,美國最殷實銀行之一的杰依—庫克金融公司因鐵路投機破產,紐約股市狂瀉,5000家商業公司和57家證券交易公司相繼倒閉,
這次危機主要是重工業危機,輕紡工業受影響相對較小,各國皆然。危機期間的投資擴張只能意味著生產能力的進一步過剩,從而意味著更大規模危機的來臨。只是這次危機持續時間長,物價下跌幅度大,走向壟斷的過程更加自覺。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加等壟斷組織形式就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
為應對第十二次經濟危機,美、德兩國先后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利用加強基礎建設的方式,將經濟危機轉化為了經濟建設,進而比英法兩國更早的走出經濟危機的困境。
但是盲目投資基礎建設并不是萬能的,以美國舉例,從1879年到1883年,美國共建成鐵路近5.3萬公里,約占同期世界鐵路建筑量的50%,重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則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