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9年1月18日,南美漢國一年一度的大朝會上,李明遠首先宣布籌備立憲和確立儲君繼承人順序的事情,稍后,他又對事關本土發展的幾件大事一一做出決議。
“本土百姓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每年新入籍的移民與本土百姓的矛盾也積累的越來越深。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新移民,在抵達本土之前,是窮苦家庭出身,他們身上沒有錢財,還牽著政府、船幫、蛇頭的外債,經過海岸港口審查,獲準進入本土以后,為了還掉身上積壓的債務,也為了過上有土地有糧食的生活,新移民們普遍進入碼頭苦力、三輪車夫、鄉村小貨郎等低門檻、低技術領域。
新舊百姓想點錢謀生,都不容易,先期安定下來的百姓們,擔心新移民們搶了他們的飯碗,心生不滿,并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但是,透過新舊移民間的部分矛盾沖突,諸位也應該看到直指問題核心的本質事實。
新移民們為什么會比部分舊移民在低技術領域更具備競爭力?本土每年新生嬰兒數量超過四十萬,以各種方式進入本土的移民數量達到六十萬,僅僅依靠新增人口,本土的人口總量便能實現快速增長,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跨越半個地球的距離,費勁心思從遠東引進移民?”
李明遠一次性拋出兩個問題,目光看向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何子淵,認真道:“臨淑,你是如何認為的?”
獲得臨朝聽政的機會,何子淵猜測到李明遠可能會在朝廷上當眾出題校考自己,因此在聽到李明遠的提問后,短暫的激動過后,便迅速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有條不紊的回答道:“回稟陛下,臣以為,國民乃國家之根本,國民數量不足,國家發展受到限制,
遍觀工業、軍事、農業諸領域,皆需要大量青年勞動力補充輸入,
雖然大部分的新移民目不識丁,無法從事技術水平工作,但是,單單農業和低端輕工業領域,每年六十余萬的新增移民,便能夠為國家總體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
“回答的不錯。”
李明遠出聲肯定了何子淵的見解,補充道:“無論是從國家大義,還是實際需求方面考慮,未來二十年內,持續從遠東地區獲取移民輸入的方針不會改變。
”
“陛下英明,帝國領土南北橫跨萬里,良田沃土無數,堅持移民輸入政策對本土大有裨益,確是不能因為部分民眾的反對而中止移民運輸行動。”
“本土國民數量僅僅1700余萬,與西方列強國家相比,遠遠不足,現在便討論中止移民運輸計劃,實乃誤國之言,臣懇請陛下嚴懲提出此決議者!”
皇帝明確表態支持繼續堅持移民運輸政策,下面的官員紛紛贊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