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人族群對土地的渴望是無法抑制的,
十九世紀末正處于中原大地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數千萬百姓為了爭取活下去的希望,絡繹不絕得離開熟悉、貧窮的家鄉,向關東、西北、海外等地區遷移。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移南美,
沉重的苦難造就了華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大遷移,也改變了數億海外華人以及他們后代的命運。
當后世,大漢帝國的歷史學家們,以沉重又飽含敬佩的筆觸,記錄祖先遷移的途徑時,寫道:“出海的家庭身無分文,他們穿著身上僅有的一件破舊衣裳,牽著光腳的孩童,一步一步拄著木棍,以乞討的方式,跨過幾百、數錢公里的路程,來到最近的沿海港口,最后登上一艘艘擁擠的蒸汽運輸船,一路在海上顛簸數月時間,方能抵達南美本土。”
大規模的海外遷移活動,是掙扎在生死邊緣的百姓們,最后的努力,他們的努力、苦難在踏上海外異國土地的一刻,雖然沒有徹底結束,但是也宣告了一段新生活的開始。
1868年至1889年間,出海謀生的華人數量出現幾何式的增長,滿清朝廷的出海禁令和管治,在東南沿海和各地方官員的有意縱容下,形同虛設,
甚至許許多多的地方官員為了從貧苦百姓身上剝削出最后的利益,開始主動誘使青壯百姓出海,然后再以他們的家人為抵押,要求出海歸來的青壯付出一部分銀錢后,才能帶著家人一同移居海外。
青年百姓率先出海闖蕩,在海外找到求生的門路后,再付出一定的金錢為代價,把親人接到海外生活。
清廷官員極盡所能的搜刮方式,在滿足了自己腰包的同時,也減輕了底層百姓出海的難度,家里太窮、身無分文也沒關系,把家人留在老家,簽下一份欠債協議,官府主動幫你解決出海關文問題,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時期下,二十一年間,出海華人總量超過1400萬,除去移居南美本土的近700萬人(漢國本土1742萬人口中,包括約200萬白人、印第安人,以及移民和移民后代。)
剩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百姓,選擇留在南洋生活。
宋卡面積3萬余平方公里,二十一年間接收人口200余萬,總人口240余萬,蘭芳大統制國宣稱領土50萬平方公里,實際領土30萬平方公里,接納華人人口260余萬,華人總人口300余萬。
宋卡、蘭芳、泰國、東印度群島各地總計接收了近600萬華人移民,在青壯移民的不斷輸送下,宋卡、蘭芳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漸漸具備了在一定程度上對抗英國、荷蘭殖民者侵略的實力。
1882年10月,宋卡、蘭芳同時宣布接受南美漢國全面改編,兩國政治、經濟等方面按照南美漢國模式,進行徹底的改革維新。
1884年9月,經過兩年時間磨合和改造,以普通華人身份進入宋卡和蘭芳,總計1萬國防軍部隊和400余名政務官員正式從舊有的統治階級手中,接管兩國的經濟、軍事、政治大權。
1884年11月,按照本土政府指示,宋卡和蘭芳大統制國相繼以進駐的1萬國防軍正規軍為基礎,分別建立起了一支3.4萬和3.6萬人規模的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