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壽昌面露惋惜,開口道:“不過,今天窺探到巴西共和國海軍本土艦隊的幾分虛實,特別是大致推測出,巴西共和國自行建造的那艘二級巡洋艦的航速性能,卻也是大有收獲。”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巴西共和國繼承了巴西帝國的主要領土和工業基礎,他們能夠自行建造出標準排水量4000噸的鐵甲艦,倒也在情理之中。”
“是呀,巴西帝國是南美洲最早獨立的國家,他們比其他國家進行工業化建造的時間更早,如果不是遭遇南北分裂的打擊,說不定多給他們幾年時間,真能夠完成初步的工業建設。”
“彼之英雄,我之仇蔻,巴西共和國、巴西帝國的發展形勢越好,對帝國未來的國家戰略越不利。”
想到巴西共和國自建鐵甲艦背后蘊涵的威脅,徐之宣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轉過身對沈壽昌吩咐道:“壽昌兄,今天靠岸歸港后,軍艦上面的管理事務暫時交給你負責,我準備利用晚上的時間,把今天探查到的情報整理、匯總出來,然后在明天早上,分別上呈給海軍部和海軍參謀本部,希望兩總部的陳將軍和李將軍看到匯報的情報后,能夠引起他們對巴西共和國海軍的重視和警惕。”
“述堂兄放心,有我在艦上,晚上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第二天傍晚,海軍部總長陳森、海軍參謀總長李漢拿著徐之宣呈上的信封,以及搜集到有關巴西共和國海軍方面的情報,一同來到皇宮內。
“巴西共和國第一艘復合裝甲巡洋艦曼德爾海軍上將號,1884年4月在里約熱內盧造船廠開工建造,1889年1月1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噸。長95米,寬14米,最大吃水7.06米,最低吃水6.20米。配備兩臺蒸汽機,動力7000馬力,常壓航速17節。
裝備4門152mm后膛炮,2門120mm30倍口徑單裝炮,8門47mm速射機關炮。5具水下魚雷發射管……
甲板裝甲厚度41毫米,炮盾裝甲厚度51毫米。
歷時近五年時間建造完成,造價74萬英鎊,折合300萬兩庫平銀。”
一字一句念完巴西共和國自建裝甲巡洋艦的整體性能情報,李明遠笑道:“里約熱內盧造船廠的技術儲備不錯,雖然花了74萬英鎊,但是能夠自行建造出4000噸級的裝甲巡洋艦,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陛下,本土三大造船廠吸收了先鋒級裝甲巡洋艦和定遠級戰列艦的建造經驗后,已經具備自行建造5000噸級裝甲巡洋艦的能力,海軍部和海軍參謀部希望獲得陛下的批準,為帝國海軍追加兩艘5000噸級裝甲巡洋艦,用以保持對巴西共和國海軍的絕對優勢地位。”
陳森、李漢兩人仿佛事先商量好了一般,一齊出聲請求道。
“海軍技術發展、更迭速度太快,6年前,3500噸級鐵甲艦可以充當主力軍艦使用,現在按照西方列強國家標準,5000至6000噸級鐵甲艦,都只能歸屬到二級巡洋艦的行列,本土兩艘定遠級鐵甲艦,雖然建造之初被稱為戰列艦,不過擱在今后幾年,恐怕就不具備稱為戰列艦的資格了。”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海軍戰艦沿著裝甲化、大型化方向發展,特別是1890年至1900年之間的時間,排水量超過一萬噸的戰艦一艘接著一艘得下水,不僅英法俄德等歐洲列強國家的海軍服役著萬噸級裝甲戰艦,就連后發的日本海軍,也訂購了數艘萬噸裝甲戰艦。
在裝甲和速射炮組合的裝甲戰艦迅速成為海上主流的時候,以鐵殼和老式艦炮為代表的鐵甲艦正面臨著快速被淘汰的命運,四五年時間后,當那場決定遠東霸權接替命運的海戰爆發時,與漢國海軍朝陽號、黎明號同級的鎮遠級鐵甲艦,建造時間不過十年,卻也已經開始落后于時代。
購買全套設計圖紙、技術專利、吸取對方造船廠的技術經驗,為了奠定本土的造船基礎,漢國方面花費了不菲的資金、調動了本就稀缺的技術人才學習艦船設計、建造技術。
十年引進、十年學習,二十余年時間過去,在德國技術的基礎上,漢國本土三大造船廠初步建立了一套整體的艦船建造體系,并培養了一批艦船設計、建造人才。
不過,德國人在軍艦建造方面原本便存在不足和缺陷,以德國人的技術為基礎和藍本,漢國本土掌握的艦船技術同樣有部分不足之處,永興級輕型巡洋艦航速慢、遠洋性能較差便是這一缺點的典型體現。
因此,在認識到本土艦船技術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后,李明遠并不贊同繼續沿著德國方面的技術路線,進行激進式的自主裝甲巡洋艦建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