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3500噸級先鋒號裝甲巡洋艦艦長的徐之宣,不禁在一瞬間,對巴西共和國的海軍同行們產生了羨慕的情緒。
1868年巴拉圭戰爭時期,巴西海軍擁有四艘鐵甲艦,海軍實力綜合排名排名巴西世界第十六,
1879年,巴西南北兩方分裂前夕,巴西帝國和海軍總噸位增長至3.9萬噸,
海軍綜合實力排名提高至世界第十三名。
而巴西南北政權分裂后的十年期間,
通過出賣礦產、鐵路等方面利益籌措資金訂購軍艦的方式,巴西共和國和巴西帝國兩方擁有的軍艦總噸位增長至5萬噸,單純依照海軍艦船噸位而算,巴西南北兩方擁有的軍艦總和,已經與東亞新興海軍強國日本相接近。
而反觀漢國方面,雖然海軍總噸位達到5.2萬噸,2000噸以上艦船噸位接近3.5萬噸,但是排水量高于5000噸的核心戰艦只有兩艘,而排水量噸位2000噸以下,總數達到12艘的永興級輕型巡洋艦,則因為遠洋航運性能較差、火力輸出不足等問題,很難在主力艦隊遠洋作戰過程中,發揮出原本期望的作戰水平。
因為前期陸主海從的國防戰略,使得漢國海軍雖然起步較早,但是卻一直沒有享受到國家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紅利,畢竟,對比漢國、巴西共和國、巴西帝國三方掌控的土地面積和資源而言,
漢國占據了拉普拉塔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平原、林地,原本屬于巴西帝國的南部兩州、烏拉圭、阿根廷全部國土以及智利南部地區都被統一到一個政權之下,
時間向前追溯二十年,被稱為南美三強的智利、阿根廷、巴西三國,僅僅憑借一國之地,便具備大肆購艦、進行南美海軍軍備競賽的能力,而國土面積橫跨三國、掌控了單比三國一方更多的資源、人力、技術,如果漢國投入相同比例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漢國海軍沒有理由只維持在眼前這種水平。
明白國家目前階段,實行陸主海從的必要性,不過身為海軍軍官,徐之宣還是希望在自己服役期間,能夠看到漢國海軍以南美洲水上霸主的身份,巡航大西洋、太平洋各處。
汽笛長鳴,數艘懸掛赤龍軍旗的戰艦排成戰斗隊列,從南部海域疾馳而來,
煙囪林立、巨炮森然!看到漢國主力戰艦趕到,巴西共和國海軍最先服軟認輸,
排在隊列中間的旗艦阿奎達班號裝甲巡洋艦升起信號旗,緩緩轉身向北航行,得到撤離信號,其他大小十余艘軍艦按照指令,相繼停止對峙、調轉船頭向北方駛去。
“述堂兄,要不要吊在他們后面,繼續跟蹤?”
看到對面的軍艦正紛紛調頭轉向,先鋒號副艦長兼航海長沈壽昌建議道。
“算了,再往北就是巴西共和國控制的海域,直接逼近到人家家門口,偷窺對方艦船的情報,挑釁意味太過。”
徐之宣停頓片刻,決定道:“我們這次出海的目的就是搜集圣保羅州和里約熱內盧州近海海域水文情況,現在咱們不僅完成了任務,還僥幸遇到對方海軍新式戰艦出海演練,得到了部分有關敵軍主力戰艦水上性能的一手資料,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
再冒著激怒巴西共和國海軍的風險,繼續跟蹤前進,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壽昌兄,以后了解對方軍艦性能的機會還有很多,就不必非要糾結于這次了。”
“巴西共和國海軍艦隊主力全出的機會不多見,今天沒能抓住機會,再仔細探查、推測巴西共和國海軍那幾艘裝甲巡洋艦的水上性能,卻是有些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