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國軍隊在巴拉圭、巴西共和國境內,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隨著局勢的逐步惡化,美國政府內部的聲音,也迅速趨于統一。
1889年11月30日,支持對英國、漢國持強硬政策的約翰·沃森·福斯特,代替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正式出任美國國務卿。
約翰·沃森·福斯特出生于農場主家庭,南北戰爭時期,曾指揮一個騎兵旅攻占諾克斯維爾,因此役勝利,被晉升為名譽準將,在美國軍隊中,與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威廉·特庫賽·謝爾曼、喬治·亨利·托馬斯等著名將軍關系密切,關系遍布軍政兩界,是美國國內著名的強硬派政客。
12月5日,正式上任后第6天,漢國軍隊占領亞松森后的第16天,約翰·沃森·福斯特發布了一份致英國、漢國的外交照會。
照會中,約翰·沃森·福斯特首先對巴拉圭、巴西共和國兩國遭受的侵略表示了同情和痛心。
其次,對漢國軍隊入侵巴拉圭、巴西共和國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和反對。
第三,對英國偏袒、縱容漢國侵略他國的行為表示失望和不滿。
照會的最后,約翰·沃森·福斯詳細援引門羅宣言內容,
宣稱美國具備對南美洲戰事干涉的天然權力,強調任何歐洲國家或其聯盟,不能使用武力剝奪美洲國家自治和自主決定政治命運的權力。
約翰·沃森·福斯特的照會是美國政策轉變的一個信號。
12月8日,美國司法部部長奧爾尼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美洲大陸,美利堅合眾國才是西半球唯一有能力執行門羅主義原則的國家,
對于美洲各國而言,合眾國才是實際上的主權者和仲裁者,它的命令對于它干預所及范圍之內的子民而言就是法律。”
12月17日,美國總統本杰明·哈里森在國會發表演講,明確指出漢國對巴拉圭、巴西共和國的戰爭是野蠻的侵略和征服。
而漢國發動的對巴拉圭、巴西共和國的戰爭,也將被視為對美國人民利益的侵害。
故此,美國必須介入南美洲戰事,為遭受戰爭傷害的巴拉圭、巴西共和國人民,主持公道、正義。
美國總統本杰明·哈里森對漢國發出警告,
漢國方面必須在1個月內,撤離巴拉圭、巴西共和國境內的所有軍隊,如果漢國拒絕執行,那么,美利堅合眾國將出動軍艦和軍隊,維持南美洲正義與和平。
因為《排華法案》頒布以及美國對境內華人實行歧視性政策,1882年,漢國主動斷絕了與美國的外交關系,駐外機構也相繼撤離,因此,美國總統這封充滿火藥味、咄咄逼人的外交照會,是由巴西共和國駐漢國公使轉交的。
12月20日,接收到外交照會的第三天,漢國政府正式發布對外公告,公告內容主要包括數個方面。
第一,漢國尊重巴拉圭王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巴拉圭王國遭受巴西共和國的侵略,巴拉圭境內的原始居民殷人遭受巴西軍隊的迫害,漢國政府出動部隊,是為了解救巴拉圭百姓,是為了弱小的巴拉圭王國主持公道和正義,并不是美國人口中的侵略。
第二,巴西共和國軍隊擅自將戰爭范圍擴大至漢國本土沿海地區,漢國發動反擊,完全符合國際法理。
第三,根據漢國考古學家證明,南美洲、北美洲境內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實際是殷人后裔,數千年前,他們從遠東大陸出發,跨越白令海峽,進入北美洲,然后再沿著巴拿馬地峽,擴散至整個南美洲。
從漢國境內海州、吳州、松州等地區挖掘出土,銘刻有殷商時期文字的青銅器,可以作為華人、印第安人同出一源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