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普切、阿勞坎尼亞等殷人分支部落中,都保留有殷商時期的青銅器,他們的酋長和部落百姓也當眾證明過。
作為同出一源的遠親,漢國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巴拉圭境內的殷人百姓免受外國軍隊傷害。
第四,門羅主義不是國際法,也沒有被世界各國廣泛承認,美國依照門羅主義,干涉其他國家,不具備法理依據。
第五,美國政府本身對境內殷人實行有組織的屠殺和滅絕暴行,并且對鄰國墨西哥、加拿大發動侵略戰爭,美國政府本身就是一個殘暴、侵略成性、野蠻的國家,沒有資格對南美洲事務橫加干涉。
公告的最后,漢國外交部呼吁世界各國組建國際委員會,對美國本土正在發生的,針對土著居民殷人的屠殺和滅絕暴行,進行干涉和制裁。
漢國在西方列強眼中,是一個偏僻、擴張欲望強烈的新興工業小國,哪怕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承認了漢國二流列強國家的地位,但是在普通西方平民的固有印象中,漢國包括整個南美洲,仍然是原始、野蠻、落后的代名詞。
西方世界對漢國印象不佳,對美國的印象也沒有好到哪里去,1783年獨立戰爭勝利后,美國便開始執行擴張戰略。
1803年,美國用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入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
拿破侖戰爭期間,歐洲諸國戰亂不休,美國趁著英國主力陷在歐洲,難以脫身的機會,于1812年6月18日,正式向英國宣戰。
美加戰爭失敗,美國人仍然不死心,繼續對鄰國墨西哥發動侵略戰爭,最終從墨西哥手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和漢國相似,1812年,美國國力尚且弱小的時候,就敢虎口拔牙,主動對英國宣戰,要說擴張欲望強烈,美國在這方面,一點也不弱于漢國,至于對境內土著居民的處理政策,漢國好歹注意下臉面,只是設置條件,逼迫白人后裔主動離開,而對那些黑人和參與反抗的白人后裔、印第安人、印第安—白人—黑人混血后裔,強制執行數年的勞動,然后再遷移至非洲剛果殖民地,也算給他們一條活路,沒有直接滅絕。
而美國人對境內印第安人執行的屠殺和滅絕政策,尤其是經過漢國宣傳,廣為人知的獵頭皮行為,更被視做野蠻、殘暴的象征,遭受輿論指責。
漢國、美國這兩個分處于南、北美洲,同樣是以移民為主、同樣具備強烈擴張欲望、同樣是完成初步工業化的新興國家,在西方列強眼中,都是遠離世界文明中心,龜縮于美洲一角,野心勃勃的后進國家,對于兩國之間夾雜著粗鄙謾罵、指責的輿論攻擊,只是抱著局外人的心態冷眼旁觀,除了大英帝國,沒有國家真正在乎美洲局勢的發展,也沒有國家真正在乎美洲地區印第安人、白人混血后裔的實際境況如何。
究其原因,數千年以來,亞洲和歐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列強的視野主要集中在歐洲和亞洲,對于美洲的關注點并不多。
伴隨著漢國、美國兩國之間的外交輿論戰,雙方之間的軍事部署也在發生針鋒相對的改變。
12月26日,美國大西洋一線海域的軍艦完成集結,總噸位81萬噸,占據美國海軍全部軍艦噸位三分之二的海軍力量,云集于加勒比海域。
12月28日,一艘排水量8500噸級鐵甲艦(朝陽號,吳中海戰受損)、一艘俘虜自巴西共和國,排水量5000噸級鐵甲艦,經過簡單維修,加入漢國大西洋艦隊作戰隊列,加上里約熱內盧海港內,俘虜的一艘排水量5000噸級鐵甲艦、一艘排水量3000噸級巡洋艦,漢國一共調動8艘,排水量2000噸以上主力鐵甲艦,算上6艘排水量1350噸級永興級輕型巡洋艦、海獅級炮擊、魚雷艦等各式艦船,大西洋一側海域,海軍艦隊總噸位達到62萬噸,與美國加勒比海域艦隊,噸位差距僅為19萬噸。
1890年年初,巴西共和國海軍經歷兩次大戰,損失殆盡,而漢國海軍在增加了俘虜自巴西共和國三艘主力鐵甲艦在內的20余艘大小艦船后,海軍軍艦總噸位達到78萬噸。
海軍實力超過智利、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七。
排在漢國前列的各國海軍分別為:
1英國:裝甲艦和非裝甲艦共254艘總計8923萬噸;
2法國:軍艦總噸位535萬噸,其中裝甲艦61艘3553萬噸,非裝甲艦102艘169萬噸;
3俄國:總噸位2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