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即便一戰結束后,美國奉行孤立主義,也是指對歐洲大陸和西方各列強國家而言,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公開發表《門羅主義》宣言后,美國便把包括整個南、北美洲在內的大美洲地區,當做本國的勢力范圍,即便再保守的美國政客,也不會在美洲地區執行所謂的孤立主義。
原本歷史中,1893年委內瑞拉危機期間,美國為了實施門羅主義,爭奪美洲地區主導權,甚至敢于向英國發出戰爭威脅,最后則是因為德國的挑戰和布爾戰爭的影響,導致英國妥協退讓,于1898年正式將南美洲地區主導權轉讓給美國。
美國總統已經公開發表了針對南美局勢的看法,表達了堅定介入南美戰爭的決心,美國公使塞爾特也相信本國政府必將實質性介入巴西共和國戰爭,但是介入的程度和規模,是只涉及海上方面還是海陸兩方面?是扶持巴西共和國進行代理人戰爭?還是直接參戰?直接參戰,是只派出少量陸軍部隊,協助巴西共和國方面穩住局勢,還是以美國陸軍為主,準備與漢國進行全面作戰?
塞爾特腦海中閃出數種可能,認真分析后,得出結果,美國沒有做好與漢國進行全面戰爭的準備,不可能派遣陸軍主力介入南美洲戰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限于當前航運技術水平,如果進行全面戰爭,最少需要動用10萬陸軍主力部隊,跨越近萬公里海域遠征,為運輸并維持10萬陸軍部隊遠征作戰,所消耗的資金完全是天量的,美國政府完全承擔不起這種消耗。
其次,美國尚且沒有開啟擴軍備戰的腳步,常備陸軍數量幾萬人,海軍軍艦總噸位122萬噸,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對漢國形成絕對性優勢,相反,考慮到部隊戰斗力,常備陸軍不僅在人數方面低于漢國,而且在作戰經驗、作戰技能等方面,也不如常年作戰的漢國野戰軍。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英國還賴在南美洲,不肯放棄對南美洲的主導,漢國也是在英國的縱容和扶持下,才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不把英國人排擠出去,美國方面也根本不敢發動對漢國的全面戰爭,畢竟,大英帝國的實力和威懾力,在這個時代,仍然是龐大和不可撼動的。
“滴滴滴”,等待了許久,電報機終于有了回復,當電報被打印出來,不待電報員有所動作,塞爾特搶先一步,拿過剛打印出來,尚留有余熱的電報,快速掃視了起來。
“經合眾國議會、國會審核,總統同意,大西洋艦隊以及隨同搭載的6000余名陸軍部隊,將于1890年1月5日啟航,前往南美洲,以維持巴西共和國局勢穩定和恢復南美洲南部地區和平。”
看完電報內容,得到明確指示和回復,塞爾特沒有停留,隨手拿起桌子上的圓頂高帽,戴在頭上,然后對著身旁助手吩咐道:“立刻安排馬車,你跟我一塊,去拜訪豐塞卡總統和佩紹托元帥,他們也應該等得比較著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