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至1890年年初,土地面積由巴西南部兩州,擴大至整個阿根廷、巴西南部兩州、智利南部,巴拉圭戰爭結束后,很可能要加上巴拉圭以及巴西的南馬托格羅索州、巴拉那州等地。實際控制面積由不到30萬平方公里增長至40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則從數十萬人,增長至1800萬。
工業產業更是從無到有發展起來,鋼鐵產量排名世界第八,商船總噸位接近100萬噸。
其中,排水量2000噸以上遠洋商船數量160余艘。
紡織印染領域,漢國生產的靛藍、靛紅等合成染料,占據了約12的世界市場份額,合成染料不僅被出口至德國、奧匈帝國、遠東大陸、朝鮮、東瀛、南洋等地,連美國本土都有部分廠家采購生產自漢國的合成染料。
化工行業是漢國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在大化工領域,不僅美國人落后于漢國,連歐洲化工技術最先進的德國,在某些前沿細分化工領域,仍然需要向漢國進行技術引進與學習。
漢國的真實發展速度超出了美國方面的預料,如果僅僅是技術和工業方面的發展,美國人倒不太在意,畢竟在十九世紀這個時代,除了遠東、東瀛、朝鮮等少部分保持一定獨立性的國家,世界其他地區大部分被西方列強占據為殖民地,殖民地的商品交易受到宗主國的把控,很少給其他國家留有染指的機會,即便產品再優秀,如果進入不了其他國家的市場,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有限,這也是漢國在化工行業技術領先,但是產品市場份額卻低于英國、德國等國家的原因。
不同于工業和技術的的飛速發展,漢國在領土和人口兩方面的擴張,卻越來越令美國感到威脅和不安。
一個人口達到1800萬,實際控制領土面積400萬,初步完成工業化并且在某些工業領域具備優勢地位的新興工業強國、軍事強國,突兀得出現在南美大陸上,帶給美國高層們的震撼感,自然非比尋常。
由于戰略誤判和國際局勢限制,美國包括英國,都錯過了遏制漢國發展的最佳時期,畢竟,在1890年代,即便排除英國的干擾,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航行近萬公里,遠征并占領一個人口1800萬、領土面積400萬的新興工業國,別說美國做不到,即便英國同樣做不到,10年前,阿根廷戰爭期間,英國出動遠洋艦隊,搭載一萬余名士兵,對漢國發動遠征,尚且沒有達到目標,更別說十年后,人口、土地、工業實力等方面皆翻了數倍的現在了。
在美國政府高層眼中,漢國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想要消滅漢國,已經不可能,當下要做的就是全面遏制漢國發展,圍繞漢國本土方面,聯合巴西共和國、智利、玻利維亞、秘魯等國,部署一條針對漢國的嚴密防線,扼殺漢國向北部地區擴張的企圖。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第一則是維持巴西共和國政權穩定,介入并結束漢國與巴西共和國的戰爭,其次則是把擋在漢國前面,攪亂南美大陸局勢的英國排擠出去,因為漢國的異軍突起以及嚴重威脅,美國政府高層沒有耐心,和英國人慢慢耗下去,玩所謂互相試探的把戲。
此時的美國不是一戰時期,被英法忽悠參戰,戰爭結束,卻一毛錢好處沒有撈到,憤而返回美洲地區,奉行孤立主義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