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洲,趁著種植園經濟崩潰的時機,德國資本順利進入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等國,接手當地破產留下的咖啡、可可、橡膠等種植園,隨后引入高效的科學種植、管理方法,使得種植園扭虧為盈,為德國資本帶來一部分收益。
在加勒比海地區,德國資本同樣發展迅速,尤其是海地,作為德國前往南美洲的貿易中轉站,1880年,整個海地島上,德國商人總數不到100人,至1890年年初,島上商人數量增長至400人,德國僑民和水手數量也達到700余人。
海地40的國際貿易份額控制在德國人手中,同時掌控著兩條通向哈丹角和太子港的短程鐵路,一條通向內陸地區的鐵路,以及兩個港口。
而且,相比于同時期的英國白人,部分德國人更愿意與其他群體、膚色人種通婚,當地的黑人高官、大地主階級,都以娶德國女人為榮,一時之間,“德國媳婦”城為風潮,借此,德國人也繞過了海地憲法的“外國人不得在海地擁有土地”的限制,在海地獲得了大量土地。
德國在美洲地區的擴張,自然引起了美國的注意和警惕,作為反制措施,美國先后與波多黎各、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國家,簽訂了排他性的貿易協議,試圖將德國資本,徹底驅逐出去。
美國遠征艦隊“訪問”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同樣抱有相同目的。
“貴國在巴拉圭戰場,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謹代表腓特烈三世陛下,向貴國表示真誠的祝賀。”
平緩行駛的馬車上,德國公使約阿希姆臉上帶著笑意,主動開口道。
“感謝腓特烈三世陛下的祝賀,大漢帝國和德意志帝國是親密的合作伙伴,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兩國都有著共同的利益聯系。”
“是的,德意志帝國和大漢帝國的友誼牢不可破,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必須制止美國人肆意妄為的舉動。”
德國公使約阿希姆義正言辭道:“雖然德意志帝國與法蘭西有過矛盾和利益沖突,但是在巴拿馬運河修筑以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經濟貿易問題上,有著一致的利益,現在,美國人不僅想搶走法國人手中的運河修筑權,還妄想破壞德意志帝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與美洲地區國家的正常經濟貿易,實在是太過分了。”
“美國人的手伸得太長了,他們真把自己當成美洲地區的主人了。”
“美洲地區國家的命運應該由美洲國家自己決定,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也不應該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擾。”
“大漢帝國一向重視與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海地等國的外交關系,可惜,在巴拿馬運河修筑和對美國貿易政策干涉方面,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似乎對帝國抱有誤會,不愿意帝國深入參與其中。”
漢國公使周長齡無奈苦笑道。
“那是因為美國的污蔑和丑化,所以南美洲北部諸國,才會對貴國抱有誤會,相信經歷這次事件后,各國會看清美國人的真實面目,對貴國的誤會和偏見也會消失。”
德國公使勉力安慰道,但是說出去的話,底氣卻不是很足,眾所周知,漢國是外來戶,名下的領土分別來自阿根廷、烏拉圭、巴西、智利等國,即便與南美洲北部諸國并不接壤,但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依舊對漢國抱有戒備,擔心深入引進漢國資本,會為本國未來,招致潛在的威脅。
漢國在美洲地區,尤其南美地區的國際形象,實在難以粉飾,德國公使客氣一番,隨后將話題轉移至兩國之間的合作上。
“貴國在非洲剛果殖民地的治理非常成功,德意志帝國也想向貴國學習,借鑒下對非洲殖民地的治理經驗。”
“閣下客氣了,貴國開拓殖民地的時間早于帝國,應該是帝國向貴國學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