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唐景嵩返回長安,向英國外交大使回復漢國的停戰要求。
2月13日,經數日緊密協商、談判,英國漢國就停戰條件達成一致。
2月14日,英國向巴西共和國、巴西帝國、美國發出停戰公告,要求美國遠征艦隊撤離南美洲地區,同時拒絕承認美國與巴西共和國簽訂的一系列駐軍條約。
2月16日,美國政府發布聲明,重申門羅主義原則,強調美國在巴西共和國駐扎陸海軍部隊,是為了維護巴西共和國的和平與穩定,堅決反對英國的無理要求。
2月18日,受到美國支持,自以為有利可圖的巴西共和國,附和美國聲明,反對割讓巴拉那州、南馬托格羅索州以及支付賠償的談判條件。
2月21日,為威懾美國和巴西共和國,盡早結束南美洲戰事,美國加勒比海艦隊和駐守馬島的艦隊抵達里約熱內盧港口,對巴西共和國中央政府進行武力威懾,同時,在得到英國支持下,漢國軍隊再次恢復了對里約熱內盧的進攻。
2月25日,英國政府和投資者大量拋售美國股票,導致紐約證券交易所發生擠兌事件,股市市值蒸發超過5億美元,美國股民持有的股票,也比正常行情貶值了4億多。
因為股災導致的金融危機蔓延至其他行業,當頭遭受沉重的打擊后,美國國內原本彌漫著的狂熱戰爭氛圍迅速降溫,美國政府對于停戰的態度和要求也逐步軟化。
3月27日,歷經多輪磋商,在英國見證下,漢國、巴西共和國、巴西帝國、美國、巴拉圭五國簽訂停戰協議。主要內容包括:
1巴拉圭恢復獨立,簽字各國尊重漢國在巴拉圭的特殊權益,南馬托格羅索州劃分給巴拉圭管轄,原本被小洛佩斯搶奪的戈亞斯州西南部、馬托格羅索州南部交還給巴西共和國。
2巴西共和國割讓巴拉那州給漢國,作為發動戰爭的賠償,作為交換,在停戰協議簽訂滿3個月后,漢國將占領的圣保羅州、里約熱內盧東部交還給巴西共和國。
3美國獲準在巴西共和國首都里約熱內盧港口租借一塊面積不超過5公里的軍事基地,駐軍數量不得超過600人,租借區港口不得停靠美軍軍艦。
4巴西共和國對外貿易方面,英國獲得與美國同等的最優貿易國待遇,包括關稅減免、投資優惠,礦產、鐵路投資優先權等。
停戰協議初步滿足了各方面的要求,巴西共和國一方,雖然割讓了巴拉那州,但是從巴拉圭手中拿回了戈亞斯州西南部、馬托格羅索南部兩地,從領土面積上比較,相比于戰前,巴西共和國實際控制領土面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接近20萬平方公里,當然,從人口和自然資源以及戰略地位等方面比較,兩地仍然比不上巴拉那州。
美國一方,穩定了巴西共和國的局勢,順利拿到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以及獲取了巴西共和國這個經濟殖民地。
英國方面,暫時恢復了南美洲的態勢均衡,獲取了在巴西共和國境內,與美國同等的最優貿易國待遇,但是,巴拉圭以及后續的巴西共和國戰事,也影響了英國的戰略決策,英國國內政府高層,已經做出了決斷。
將逐步收縮在南美洲的勢力范圍,把漢國推上前臺,由漢國充當主力,抵御美國在南美洲地區的擴張。
漢國方面,雖然未能完全恢復巴拉圭的戰前領土,將戈亞斯州西南部、馬托格羅索南部兩地交還給巴西共和國,但是獲得了整個巴拉圭的控制權和巴拉那州的所有權,以及徹底摧毀了巴西共和國海軍艦隊、癱瘓了巴西共和國在造船、機械、紡織等工業領域的技術積累,仍然算是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
至于巴拉圭和巴西帝國,則完全淪為了背景板,沒有人在乎他們的利益,也沒有人愿意為了他們的利益發聲,這就是十九世紀,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真實寫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