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嶺則比較落后一些,但是也有一定的利益。
就拿以前來說,西嶺的糧食每年運送到京都,需要多準備一倍,因為在路上會消耗,一方面是路程長,另外就是江南那邊卡脖子,還有到了京都這邊金港也會有損耗。
工部侍郎則站出來反駁道:“陛下,老臣彈劾戶部尚書尸位素餐,每年戶部火耗的一成被戶部尚書裝進了自己的腰包,老臣更是要彈劾,戶部尚書掌控泉港地方官,對泉港海堤,港口建造進行阻擾。”
“陛下……。”
“好了,要彈劾的都寫奏章。”劉安開口喝道。
很簡單,火車帶來的龐大利益,讓京都與江南的利益集團干起來了。
就拿糧食來說,以前與北蠻對峙,每年需要大量的糧食。
江南的糧商為了讓糧食保持高的價格,每年就把糧食送到金港,然后交給北方的商人。
這也是為什么西嶺的糧食在泉港海運轉運河的時候會卡脖子,就是讓糧食價格不至于降低。
以前大家一起賺朝廷的錢,所以每年戶部都赤字,現在火車運輸,糧食價格不斷下跌。
北方的軍械生意在北蠻投降之后,也沒有多大搞頭了。
其實以前北蠻不是說打不敗,而是涉及到無數的邊軍,無數的軍械生意。
大家就把目光盯向了火車,想動火車是不可能的,但是火車運輸什么東西,總該可以插手吧,也就是說貨物的價格競爭。
當然這一次的核心爭議是什么?
布匹!
在這個國家,布匹可以充當硬通貨。北方種植桑樹不行,但是種植棉麻沒問題吧。
南方也種植棉麻,棉不行,麻呢?
因為火車的開通,所以麻的需求量很大,麻袋,麻布等等的。
南方北方就為了這個麻。
糧食方面的暴利沒有了。
軍械的暴利也沒有了。
而織布機的出現,讓大家看到了更大的利益。
其中的大頭,是什么?
是整個帝國的軍服,帝國有數百萬的軍人,也就是需要數百萬套衣服,戶部代表南方,要采買南方的布匹才給批準。
工部負責衣服驗收,軍服也是屬于軍械,代表著北方商人的利益,工部要棉布,戶部要麻布。
就為了這個事情。
數百萬的士兵,每個士兵兩套衣服,就是數十萬兩銀子,這其中涉及的利益方太多了。
劉安看完之后,心里琢磨著怎么給這些人再加一把火。
“要不把鹽開放?”劉安心里嘀咕。
鹽現在有專門的衙門管理,但是鹽歷來就是**的衙門。
第二天劉安提都沒有提昨天的彈劾,開口說道:“我決定解散鹽運衙門,把鹽開放,大家覺得呢?”
“陛下,鹽事關國計民生,不可輕易的改變。”
“陛下,老臣也是這樣認為的。”
劉安大咧咧的擺手:“這都不是問題,帝國的各個行省,每個行省進行鹽專賣,不過是交給商行專賣,這些商行誰給的價格最低,就采用哪個商行。”
“比如李尚書的商行決定出售的鹽價格是一文一斤,而王尚書是三文錢四斤,那么我們就把這個行省的鹽交給王尚書的商行來賣就是了,衙門負責監督就是了,也就是整個行省只能按照這個價格出售。”劉安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