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則是于曹丕在位時,孫資便有過諫言,聲稱孫吳急切之間難圖。
再次,便是曹休領軍深入敵境,有戰略上的隱患。
橫亙于廬江、豫章二郡之間的不僅有長江,尚且北有彭蠡澤、南有鄱陽湖。
若依著曹休的作戰計劃,深入鄱陽接應周魴的投降,肯定會被從上、下游而來的東吳水軍截斷退路。
前車之鑒,便是昔日天下洶洶之時,廬江太守劉勛。
他亦有過,領軍跨江將豫章郡占據之舉,卻是被孫策截斷后路,連立身之地廬江郡都被奪了。
再者,曹休攻占廬江郡的時日并不長。
當下最好的選擇,乃是安撫廬江郡內黎庶,待人心安定以及防御工事修繕完畢后,再去思量如何以廬江為橋頭堡,進軍江東。
只不過,他與曹休一樣,終究沒有抵御得了,讓孫吳荊州與揚州不能顧應的誘惑。
抑或者說,年不過二旬的他,更愿意去賭一把。
成就昔日魏武曹操、文帝曹丕都沒有的壯舉。
是故,為了配合曹休此番作戰計劃,他別遣了三路大軍策應。
分別是駐守宛城的司馬懿,進軍吳朱然駐守的江陵城;前將軍滿寵督領文聘進攻夏口;豫州刺史賈逵攻打吳國的濡須塢。
詔令調發出去后,不過十日,曹叡便接到了滿寵的上表。
滿寵雖是兗州人,卻是長期駐守在江淮戰場。
不僅對江淮的地形環境了若指掌,更有著敏銳的軍事嗅覺。
接到讓他領軍出征的詔令后,便覺得此時不應該出兵江東。
緣由之一,乃是今歲初有吳國將領張嬰、王崇二人率部來投魏。且提到吳國正在緊急備戰中,恐在江北將有軍事行動。
另一,又斷言曹休“雖明果,而希用兵”。
意思便是說,曹休雖然聰明果敢,然而統帥大軍作戰的經驗有點少,容易輕敵冒進。
直言曹休若是進軍,很容易被吳軍在舒縣的“無強口”切斷后路。
因為由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區,進入皖城所在谷地,必須從廬江舊治所舒縣經過。
而從濡須口方向而來的吳軍,可以由舒口溯水而上,從無強口突入至舒縣,然后依著大別山山脈與舒縣截斷曹休的后路。
不得不說,滿寵胸中軍略乃當世翹楚。
曹叡得上表后,便連忙召來了,同樣熟諳江淮戰場的蔣濟商議。
嗯,關于曹休進軍的真實目的,乃是為了接應周魴投降,曹叡并沒有告知他人。
哪怕司馬懿、滿寵及賈逵三路配合作戰的督領,都尚未告知。
為了機密行事。
就如昔日呂蒙白衣渡江,舉孫吳事前知道作戰計劃的,也僅是呂蒙、孫權二人。后來因為陸遜的想法與此計劃相合,并且可以用陸遜來麻痹關羽,孫權方讓知情者多了一人。
如此緣由,亦讓曹休的中計,再無挽回的余地。
蔣濟甫一聽聞作戰計劃,便斷言此戰曹休必然吃虧
因為不管周舫投降之事真假與否,只要曹休敢渡江進入鄱陽,東吳的精銳水軍,必然從荊州與揚州夾擊而來,徹底阻斷他的歸路。
且蔣濟還以前線傳來的情報,否決了周舫投降的誠意吳國鎮守江陵城的朱然,正遣軍向江夏郡的安陸用兵。
曹休統領十數萬大軍,厲兵秣馬正要往東吳用兵,動靜不可能瞞得住東吳。
身為吳國前線督帥的朱然,卻在此時擺出進攻江夏郡的姿態,明顯有聲東擊西之嫌。
對江淮戰場了若指掌的滿寵與蔣濟,意見竟不謀而和
曹叡聽罷,當即大驚失色。
不僅將先前滅江東不日可期的雄心徹底澆滅,還立即遣人傳令曹休罷兵歸來。
且下令讓司馬懿停止進軍,就地駐防牽制吳國朱然部。讓滿寵不再趕赴江夏夏口,而是領軍與賈逵并為一路,往濡須口而去,一同接應曹休歸師。
然而,算算詔令來回輾轉的時間,已然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