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身為大司馬,魏國軍方最高統帥,本就有獨斷之權。
且他又曾是統領虎豹騎出身,最常用的戰術,便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敵軍。
譬如昔日的武都之戰。
他為了在孫吳反應過來之前,甫一得到曹叡的詔令,便不等司馬懿、滿寵與賈逵三路兵馬策應,率先領軍越過了舒縣的無強口。
亦是說,曹休已然進入了,孫吳精心布置的設伏地。
唯獨幸慶的,乃是另一路的偏師督帥賈逵,素來有進取之心。
賈逵,乃并州人。
因在魏武曹操崩時,成功化解了青州兵事件,幫助曹丕順利登位,而受重用。
與曹丕時期,先后任職鄴城令、魏郡太守、豫州刺史。
魏郡的鄴城,豫州的許昌縣與譙縣,皆是魏國定都雒陽后的陪都。從賈逵任職之地,可知曹丕對他的信任程度非同一般。
而在曹叡即位后,賈逵曾上書,希望能夠沿大別山脈北麓,穿越魏屬廬江郡開辟一條直道,連接江北。緣由,是一旦魏吳間有戰事,豫州的兵馬可以快速進入戰場增援。
對此,曹叡大為贊賞。
此亦是此番他讓賈逵領豫州兵馬,攻打濡須塢的緣由。
賈逵沿著直道進軍,行軍亦然十分迅速。
尚未接到曹叡詔令有改,便已經隱隱洞悉了孫吳乃是在設謀。
蓋因他領大軍至濡須塢時,竟發現守御的吳軍十分稀少。
濡須塢,乃是東吳在江淮戰場的防御支點,若是被魏國所占,巢湖便會被魏國全占,可一鼓作氣將孫吳大江的命門濡須口,一舉攻下
于情于理,孫吳不可能守備松懈,兵力空虛。
如此不合常理的現象,唯有一種情況可說得通東吳必是聚集大軍攻伐,方會將濡須塢的守軍調走。
而結合曹休如今正進軍的路線,不難猜測出孫吳將兵力調遣去了哪里。
是故,賈逵當即放棄了進攻濡須塢,轉軍往皖城方向而去,準備接應曹休。
但越過舒縣無強口的曹休,已然進軍至皖城了
哪怕是,隨軍同往的瑯琊太守孫禮,不止一次諫勸他不可孤軍深入。
然而,去歲攻占廬江郡、正春風得意的曹休,并沒聽進去。自認領著十萬步騎而來,就算東吳真有什么準備,也無需懼之
此時,恰好秋八月。
亦是大江及各支流水位最高之時。
東吳的大船,可以從皖口暢通無阻的抵達皖城。
且,與丞相諸葛亮將舉國兵力,用于歲初兵出隴右一般,孫權也破釜沉舟的賭了一次國運。
此番調動的兵力,與以往領四五士卒而號“十萬大軍”不同,確實達到了十萬
除了留萬余士卒扼守大江南岸,不讓郡縣內心懷不軌者可趁之機,孫權將九萬大軍悉數調撥給了陸遜。
然也。
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全權督領調度此戰。
坐鎮后方的他,甚至親自為陸遜執鞭牽馬,以壯行色。
且讓濡須督朱桓、九江太守全琮領左右都督。
陸遜、朱桓與全琮,皆是江東豪門出身。
在魏國行九品中正制之時,若是率軍臨陣倒戈,抑或者擊敗了曹休歸來而心有異念
江東將不再姓孫矣
不可不說,孫權此番調度所彰顯的大魄力,算是當得起孫策臨終前“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之言了。
而行軍至皖城的曹休,隱隱警覺到了蹊蹺。
他率領十萬兵馬而來,孫吳不可能察覺不到半點端倪,但卻是沒有什么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