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近數個月,涼州軍報如期至時,皆在末尾錄上一句逆蜀丞相諸葛亮以蜀錦茶葉等物,誘惑湟水流域的羌胡部落,讓涼州人心已動蕩矣
長期以往,恐涼州羌胡部落及豪右皆對大魏離心,以駐守涼州的四五萬兵馬,尚可守土乎
正所謂,兩權相害取其輕。
此乃時不我待也
區區物資,有何舍不得
唉
仲權可為突將,不可為督將也。
而涼州及隴右之地,我大魏唯有郭伯濟可督戰矣,
心中再度一聲嘆息。
曹真側頭目視著夏侯霸,含笑而道,“仲權言之有理。不過,無需擔憂太甚,我心中自有定策。”
言罷,便登上車駕,歸去長安城內。
在車輪滾滾向前之時,闔目而思,躊躇著如何將郭淮調任去涼州。
嗯,隴右戰事結束后,身為雍州刺史的郭淮,哪怕是有了討平安定楊條的叛亂,亦然被追失土之責。乃是罷了刺史之職,轉為雜號將軍留在曹真麾下聽用。
雖說,雒陽曹叡及袞袞諸公皆知失土之責不在于郭淮,然而總得申示朝廷法度。
不然有了先例,日后便難有人敬畏律法的嚴明。
隴西郡,臨洮縣,望曲谷。
一座漢家營寨,依著秦昭襄王長城的遺址而落。
迎風獵獵的兩桿旌旗,各自繡著“玄武”與“虎步”二字。
丞相諸葛亮遣鄭璞的本部,與姜維率領的兩千虎步軍,來此處駐扎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了。
昔日戰國七雄時期,秦昭襄王為了抵御西北羌戎部落的入寇,以望曲谷為,大致沿著洮水途徑臨洮、安故至狄道,再折回東的首陽縣,蜿蜒至終點的平襄縣上方。
呈現“幾”字形。
如今,這段被風吹雨打去的殘敗遺址,也成為了大漢與河首羌人首領唐泛以及逆魏的疆域分割線。
將隴右豪族遷徙走后,丞相讓士卒修筑蕭關道、隴關道與渭水河谷等關隘時,也分遣各部兵馬分散駐扎,扼守住防線。
鄭璞便遣來此,乃是因望曲谷,亦是隴西與武都郡的分界。
望曲谷再往西,便是出了大漢疆域外,以參狼種羌為主的羌胡部落棲息地。
自從武都郡內的氐人部落皆被大漢編入戶籍,以及大量巴蜀黎庶遷來定居后,就必須有一支兵馬來扼守。以防那些不服王化的羌胡,趁勢劫掠。
再者,楊霽已經前往了陰平郡,在太守廖化的傾力支持下,著手將陰平之西的白馬羌變成大漢子民。
鄭璞駐扎在此地,可隨時沿著羌水進入白龍江流域,支援萬一事有不順的楊霽。
而姜維也率軍隨來,是因為他熟諳羌事。
丞相想讓他試試,有無可能將那些羌胡也招攬為大漢所用。
不是編入戶籍的那種,乃是雇傭他們作戰。
與曹真的想法類同。
丞相也想著付出一些輜重,讓第三方兵力去騷擾魏軍的武威及金城郡。
其本意,同樣為了大漢能安心蓄力備戰,便處心積慮將魏軍拖入戰爭泥潭中,拖緩魏軍來攻打隴右的時間。
算是所見略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