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他有思略將逆魏逐出隴右,那么,便可聯合眾人一同上表雒陽,請求天子曹叡將鮮卑胡虜給驅逐出去
還我漢家兒郎衣冠禮教的清朗乾坤
是故,便有了他親筆作書,遣人送去已然投降于逆蜀的隴西太守游楚。
勸他棄逆蜀歸魏,并將狄道逆蜀駐軍部署告知。
因從南至北注入大河的洮水,是天然的防線。
從戰國時期的西秦開始,便是沿著洮水修筑長城及戍守點,守衛隴右的安寧。而狄道,便是唯一修筑在洮水西岸的城池。
魏國只要得到了狄道,便可讓大軍能以狄道為突破口,浩浩蕩蕩沿著洮水突襲至臨洮,威逼武都及陰平二郡,以斷逆蜀后路之勢,讓逆蜀不得不將盡遣大軍回援。
進而,讓隴右之地守備空虛,讓魏國奪回易如反掌。
然而,很可惜。
游楚回書嚴辭拒絕了。
“楚嘗聞,人無信則不立。楚雖一邊陲鄙夫,卻不敢反復無常。昔日既已有負魏,今不敢再有負于大漢矣。且楚鄉閭多有亡故于鮮卑,不敢與仇讎共力而有辱先人耳”
如此答復,讓徐邈再度痛入心扉。
他先前上表雒陽曹叡的擔憂,終于變成了事實因鮮卑入關中,引發了邊地士庶的人心相悖。
連被魏武曹操擢拔的僚佐,都不免離心了
因而,他并沒有惱游楚的不歸魏。
其一,乃是游楚無虧于大魏。
魏法有律,“守城被攻過百日而救不至者,雖降,家不坐也。”
當時逆蜀大軍出隴右,臨隴西郡時,游楚帥厲郡內將士黎庶,出城列陣欲作決死一戰。沒有臨陣戰沒,不過是以自身兵力勢弱而狡言于逆蜀,讓蜀軍自行罷兵歸去。
后大將軍曹真救援不利,逆蜀再度來逼迫,游楚亦然算是守土過百日了。
另一,則是他隱隱有所自責。
金城郡與隴西郡接壤,曹叡以他為涼州刺史,使持節,有權遣兵入隴西救援游楚。
然而,當時涼州各郡羌胡部落隱隱有異動,隴右諸郡又皆望風而降,河首之地的羌人首領唐泛利誘西平郡羌胡部落共舉兵,讓兵力不多的他不敢遣兵去救。以致游楚孤軍不守、無奈投降。
不過,游楚不歸魏,徐邈亦有別的選擇。
他曾任職過隴西、南安二郡的太守
數年之間,不敢說門生故吏遍布隴右之地,但亦不乏有人念起舊情,感他所召歸魏,且愿為他效力。
再佐之先前遣入隴右的細作,應可探到逆蜀各部駐軍的些許動靜了吧
唉
但愿細作探道的情報,可讓我說服其他將率一同出兵。
立在營寨中軍大帳外的徐邈,目睹著愈來愈近的鮮卑禿發部,又昂頭看了看被朔風拉扯得嗚咽不已的“魏”字軍旗,心中不由一聲嘆息。
“大將軍所囑的輜重糧秣等物,我已悉數運至。”
側頭目視著并肩而立的郭淮,徐邈拱手作禮,聲音淡淡,“若伯濟無有他需,我尚且有他事,便告辭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