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了以后,尚且有關中三輔作為關東屏障
安能他們休戚相關
如此言辭被魏天子曹叡得知后,當即怒不可遏,差點沒效仿大漢桓帝、靈帝掀起一次“黨錮”。只不過后來侍中、黃門侍郎等近臣諫言,心意解而罷之。
其一,乃是無有必要。
昔日桓靈二帝時的黨人,皆是譽滿天下的直士。
如今此些世家子侄名望不足,且私心太重,尚不足以讓朝廷去大動干戈。
另一,則是九品官人制推行有些年頭了。
如今魏國的風氣,有志于仕途的士人,沽名釣譽者比比皆是。
貿然掀起“黨錮”,恐會引發時局動蕩。
自然,曹叡亦不會視而不見、縱容姑息。
乃殺雞儆猴。
以夏侯玄、諸葛誕與鄧飏等人沽名釣譽,尚浮華不修德行為由,皆罷免之。
夏侯玄者,乃故征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今大將軍曹真外甥也
與曹魏宗室休戚與共的元勛之后,尚且被罷黜歸家,可見曹叡對此事的羞惱程度。如若關東世家子侄再妄議,讓曹叡再度動怒,恐下次便是甲兵破門而入矣
是故,涼州棄與守之論,一時間煙消云散。
猶如不曾發生過一般。
只是有些時候,長在人心上種子,一旦開始生根萌芽,哪怕是貴為天子的曹叡也無法遏制其茁壯建長。
關東豪門世家雖不再言語,心中卻是愈發堅定了放棄涼州之念。
且是將此心念蟄伏著,等待著適合的時機。
對此,曹叡自是不知的。
抑或者說,既使知道了,他亦然無有多少忌諱。
因為他看到了奪回隴右的希望,以及開始著手大舉遣兵入關中三輔了。
乃是鮮卑大人軻比能,接受了曹魏冊封
初,幽州刺史王雄讓各郡縣的親近之人上表曹叡,聲稱護烏丸校尉田豫擅動亂邊,為國生事,魏廟堂便將田豫調任為汝南太守,加殄夷將軍,以雄兼領烏丸校尉。
王雄雖貪權,卻頗有才干。
權柄盡在握后,對鮮卑及烏丸皆撫以恩信。
或許是先前與魏國相互攻伐,族人損耗太多的干系,鮮卑大人軻比能見曹魏不復田豫主事時的強硬態度,便甘心接受王雄的安撫。
主動入塞來幽州上貢名馬示好,聲稱愿意與曹魏和解,不復相互攻伐。
曹叡得聞,大喜過望。
乃封軻比能為“附義王”,禮遇甚隆、賞賜甚重。
然也,乃是王,而非類同于其他鮮卑大人如步度根的“保塞大人”。
因為對于軻比能,曹魏無法約束半分。
六韜有云“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