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存在人心里。
即便是矮小之人,在火把的照耀下,也能投射出巨大的影子。
須發皆霜白的楊阜,身軀并不高大,且瘦削得猶如塞外因無水而枯死的樹木。如此老邁之人,任何一邊陲之徒輕輕揮刀,便讓他的生命凋零了。
但當他策馬緩緩進入武威郡,往涼州刺史府而去時,沿道的羌胡抑或者漢家僚佐皆垂首避讓于側,恭敬有加。
不僅是敬楊阜多年官聲絕佳,或是曾有驅逐馬超出涼州的功績。
他如今是涼州刺史了。
且是持節領西域戊己校尉、加侍中,封都亭侯。
只不過,多種恩寵薈聚一身的他,心中沒有半分喜悅。
他此生抱負,乃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得展胸中才學,上報朝廷下安吏民耳
本就無有割據的野心。
此也是他被魏天子曹叡授予如此多殊榮、接替轉任雍州刺史徐邈職位的緣由。
是故,他心中無比悵然。
因為他是“邊人治邊”政策的堅決反對者,更曾經是涼州豪右割據的受害者。
昔日涼州大亂,各路野心家粉墨登場,他為故主涼州刺史韋康報仇,宗族昆弟死傷無數。好不容易等到魏武曹操遣夏侯淵虎步關右、再復涼州,本以為從此涼州故里便安定了。
哪料到,臨老了卻遇上了今天子再度縱容豪右割據。
讓他的鄉里父老,再度迎為淪為各路野心家馬蹄下白骨的未來
悠悠蒼天,何故弄人邪
帶著惆悵,他在刺史府下馬,輕輕揮手讓那些出迎的僚佐各自散去后,便對著一同樣須發霜白且滿臉憔悴的老者苦笑道,“次曾,我等子侄后人,尚能于隴山渭水畔,無憂無慮的以文會及狩獵為樂否”
次曾,是尹奉的表字。
同樣是天水人,昔年他、趙昂與楊阜同揚名于世;也同舉兵驅逐了馬超。
如今趙昂已故,任職敦煌太守的他被轉為武威太守、加討逆將軍,與楊阜共同督促涼州豪右抵御逆蜀。
“后人之事,那便由后人傷神吧。”
聞問,尹奉也沉默了少許,方噓唏出聲,“義山,我等二人皆垂垂老矣,便不多作勞神之思了,且盡人事以聽天命吧。”
楊阜默然。
“唉”
許久后,他才語氣幽幽,“也罷,盡人事吧。”
類同的惆悵,也在西平郡的官道上演。
乃是新任西平太守龐淯及厲鋒校尉楊豐。
龐淯,酒泉表氏人。
其母趙娥為父報仇揚名于涼州,他則是以忠烈聞名,乃涼州義士也。河西大擾之時,他不顧身家性命為救主官;救之不及,便收尸守喪三年。
后被魏武曹操辟為掾屬;魏文曹丕拜駙馬都尉、遷西海太守,賜爵關內侯。注1
此番因他威信甚著,備受羌胡部落所敬仰,且曾任職西平郡破羌長,便被曹叡轉為西平太守,冀望他能安撫湟水河谷的羌胡部落,讓他們能站在魏國旗幟下對抗逆蜀。
楊豐,乃是涼州著名的游俠兒。
字伯陽,酒泉人。年少時常以報仇解怨為事,時人為之號曰“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
建安中,河西大擾,他以豪右圍攻官府乃不義,便自發為太守奔走。后又以自身威信,入羌中尋羌胡首領借千余騎效命,與官府共同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