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明確了許多。
如當今大漢,何人可處置劉琰
如正值北伐逆魏之際,何事是朝廷最不可姑息的
簡簡單單兩個問題,便讓傅僉撥云見日。
他本來就不愚鈍。
只不過受限于年紀,以及沒有歷經過仕途之上的蠅營狗茍,所以心思沒有那么齷齪罷了。
因而,傅僉也大致定了想法。
今可處置劉琰之人,唯有丞相一人耳。
而若是想讓賞罰分明的丞相處置劉琰,唯有兩個理由。
劉琰犯法,抑或者是他不利于北伐
第一個理由,就不做念想了。
劉琰此人雖然恣睢跋扈,卻也不會傻到明知“蜀科”嚴峻的情況下犯事。
第二個理由,則是有些難成行。
劉琰僅掌千余士卒,一直留在漢中郡充當朝廷顏面,于關乎北伐的大計上,并沒有什么可令人指摘之處。
尚且,他身為先帝賓客,諸多朝廷僚佐看在先帝恩義上,鮮少與他起沖突。
若想中傷他,唯有誘他尋隙于他人了。
且還是官職很高,在北伐中必不可缺之人。
只是當時在漢中郡、符合此條件的人,唯有趙云一人。
以資歷深厚且以厚德著稱的趙云,傅僉也是敬畏有加,不會將這種事牽扯在這位老將軍身上。更莫說,劉琰不可能去挑釁趙云。
最適合的人選,乃是魏延。
以魏延不高的出身以及不為朝臣所喜的桀驁性格,自命為名士的劉琰,若是尋到呈口舌的機會,絕對不會吝嗇言辭。
然而一直魏延鎮守在隴右,二人并沒有交集。
無機可乘之下,傅僉只得蟄伏下來。
借住在遷徙來漢中郡落戶的建寧李家里,在少時同伴李球的相助下,收集劉琰及其親信仆從的信息,猶如毒蛇般靜候狩獵的機會。
后來,逆魏曹真大舉來襲,諸部兵馬皆用命。
傅僉也暫時放下了心思,以白身入黃金戍圍督霍弋的軍中,為捍衛大漢盡一份綿薄之力。
霍弋與他少小同在宮禁中長大,素來相善,便別遣了百余部曲歸他調度,有心讓他歷練一番。
亦讓他在戰事中嶄露頭角。
不僅在堅守戰中表現的可圈可點;還有一次利用大雨連綿導致兩軍視野不廣的客觀因素,故意生火顯露行蹤,誘惑魏軍一小隊斥候前來探視,伏殺戰獲了十余級。
霍弋大喜之下,不吝盛贊之。
且因他乃忠烈之后,如今立下戰獲之功,軍中也口口相傳。
竟傳至了督帥趙云的耳中。
那時,趙云以其父輩的功勛,遣人來問他有無意愿以假司馬的職位,就此踏入行伍。
能在老將趙云的麾下任職,是許多功勛二代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但傅僉卻是委婉拒絕了。
聲稱他先生鄭璞覺得,他如今的才學未堪任事。
對此,趙云自是沒有強求,僅是叮囑霍弋在戰后論功時,記得將傅僉戰獲的賞賜授之。
只不過,此托辭卻沒有瞞得過霍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