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漢四百年積威下,真有天命昭昭之說
人們心中是如此斷定的。
不然,無法解釋得清楚為何那么多事情的“巧合”。
事情的轉機,在今年開春時,逆魏曹叡的女兒出生滿月便夭折了。
此事不僅讓寡文學的涼州羌胡部落及關中三輔黔首百姓變得篤信,連關東的世家都開始隱隱有所疑。
甚至有些好事者,還斷言了曹叡第三子,尚未滿周歲的曹殷應該也快了
不可避免,最先提出天命的譙周,在隴右黎庶眼中猶如行走在人間的、未卜先知的“圣人”
有些被招募過來屯田畜牧的、素來奉信鬼神之說的羌胡族人,見到了譙周便口中念念有詞的倒頭便拜,敬若神明。
這便是譙周不敢留在隴右的緣由。
他乃是人臣。
有些人望是不敢安之若素接受的。
是故,歷經數次被膜拜后,他便開始上表求歸蜀中。
巴蜀之地,他還能當個正常的人;繼續留在這里,他恐怕連個人都無法繼續當。
一開始,丞相諸葛亮沒有準了他。
畢竟以丞相的睿智與胸襟,并不會擔心譙周以后會如何。
但開春趙云病情日漸沉重后,丞相思來想去,便允了。
有些事情,看似沒有什么瓜葛。
但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總能尋到理由將之牽連在一起。
譬如譙周乃是益州儒者,比如西平太守之爭所彰顯出來的利益糾葛。
而且,譙周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刺客“拜訪”了。
逆魏曹叡對他恨之入骨,自然不會缺少有些人阿諛奉承,自發出資求募刺客來拿譙周的人頭回去獻媚邀寵。
這些事情,交情不錯的鄭璞都了然。
因為平日二人小聚謀面時,譙周沒少嘀咕鄭璞才是始作俑者,而他自己是代鄭璞受過。
“那就恭賀允南兄得償所愿了。”
放下手中的胡餅,鄭璞取過酒囊而飲,“不知兄將改授何職邪”
“還是主文教之事。”
聞言,譙周闔目捋胡而笑,滿臉洋溢著欣喜,“職為州牧府典學從事,不過,丞相書信中有云,讓每旬日入宮禁一次,為天子解古今典故。”
典學從事,乃是益州學者之首。
此算是再續了他父祖大儒的名聲,也相當于丞相給予他的榮耀,難怪家貧如他,竟舍得買了胡餅呢
不過,鄭璞更在乎后面那句“旬日入宮禁一次”的殊榮。
入宮禁為天子劉禪解惑,某種程度上是充任了天子的先生。
是故,聽罷了的鄭璞,不由心中一動。
放下酒囊,定定的注目譙周一會兒,便倏然莞爾,說道,“允南兄此番前來,不止于與我作別如此簡單吧”
“哈”
心情大好的譙周,挑眉反問之,“子瑾何出此言邪”
鄭璞的回答,是白了他一眼。
徑直撈起酒囊自飲,偶爾品咂一番,老神在在。
“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