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毌丘儉帶著船隊,浮海到了遼東郡,走遼水至遼燧城時,便發現城池堅不可摧。
先前,公孫淵遣人去求孫吳封賞時,便做好了魏軍來征伐的準備。
遼燧城的位置,在大遼水與小遼水匯流之前的中心洲,本來就是易守難攻之地。且如今守軍還在遼燧城外面,足足挖了四十多漢里的壕溝引水灌入,成為了“島中島”。
這樣的地利優勢,再加上守將卑衍很得軍心以及足足八千余兵馬,魏軍想攻破無異于天方夜譚。
就算將士皆死命,也得數個月甚至一年才能攻破。
魏軍是沒有如此充足時間的。
因而,當毌丘儉抵達了遼燧城后,私下遣人去告知正趕來的司馬懿后,隨即佯裝水土不服染疾了。將早就蓋上天子印璽的詔書,托付守將卑衍遣人送去襄平城的公孫淵。
且還是將隨行的千余士卒,皆落在城外扎營,以此避開故意逗留在城內圖謀不軌的嫌疑。
亦讓卑衍不疑有他。
主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任憑誰都不會想到,曹魏會遣軍來攻伐。
而且掩飾的表面功夫魏國做得太好了。
曹叡的詔書上,封賞公孫淵為燕公,還賞賜了很多宮禁之物。
毌丘儉在染病在臥時,還將物品清單交給前來探望的卑衍手里,情真意切的請他幫忙,去收集雒陽權貴求購的稀罕物品。
連報酬都提前預付了。
此情此景,孰人又會懷疑其他呢
瞞天過海之下,司馬懿的大軍很順利的長驅而來。
先鋒大將牛金領著前部,直接殺到了城下,卑衍才反應過來。
一邊點燃烽火示警,一邊組織士卒抵御。
但還是太晚了。
在毌丘儉千余士卒的接應下,牛金領軍將遼燧城外的軍營悉數攻陷。
萬幸的是,卑衍頗為果決。
見依著城池而落的戍圍無法抵抗,便當斷則斷,不顧許多己方將士尚未入城塞,便下令將城門給關上了。
避免了魏軍想尾隨著潰兵,順勢沖入城內的打算。
代價是,兵力折損了十之四五。
不過,對于遼東軍來說,戰事失敗并不可怕。
只要遼燧城不失去,就可以據城自守,以四千余兵力依托著堅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糧秣及軍械,將魏軍拖延在此地兩三個月不在話下。
爭取了這幾個月的時間,便可讓襄平城的公孫淵做好堅守的準備。
如摧毀房屋、遷徙黎庶的堅壁清野等。
只要讓渡過了遼水的魏軍不能就地補給,沒有了遮擋雨雪的房屋,他們到了冬季就會自動退兵而去。
但是司馬懿沒有強攻城池。
領后軍趕到后,便一刻都不耽誤的,乘坐著船只渡過遼水,浩浩蕩蕩直取襄平城而去。
至于繞道而走,會不會遼燧城內兵馬抄了后路、斷掉糧道嘛
不需要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