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則是東吳出兵已然數月了。
黎庶苦于轉運糧秣輜重等徭役且先不說,那些士卒出征久了,也會慢慢失去銳氣,急需休整。
以江東的戰爭底蘊,孫權也不敢以疲兵對抗魏國的雒陽精銳。
而如若孫權退了,在荊州威逼襄陽城的陸遜部也會退兵。
魏國的東線與南線都會迎來戰事消弭。
嗯,荊州的戰事,不溫不火。
陸遜與諸葛瑾所督領的兵馬不過萬余人,本就是策應的。
在司馬懿已然趕回宛城、調度各郡縣兵馬守備的情況下,吳軍也占不了便宜。
雍州安定郡,高平城。
魏大司馬軍師趙儼扶著城墻垛口,眺望著城外軍營。
原先那里聚集著十余萬大軍,但如今僅剩下了千余人在圍護著營寨。
曹真已經督領著各部,陸續往隴右開拔了。
乃是兵分三路而進。
因雁門郡平城之戰而升遷為前將軍的夏侯儒,剛從雒陽趕過來,就被曹真任命為前部督,督領五萬步騎進攻祖歷縣。
與他領同樣職責的,乃是領萬余將士從金城郡而來的郭淮。
以如今的局勢,漢軍不可能去攻打金城郡。
因而,素來被曹真器重的郭淮,自然也被調任來助戰。
逆蜀以前將軍魏延及元勛之后關興扼守城池,就注定了對方哪怕戰到最后一兵一卒,都不可能投降。
但對于魏國而言,祖歷城這個連通河西及隴右的樞紐,是無論如何都要攻下來的。
所以,曹真便讓夏侯儒與郭淮這兩位最了解涼州、最痛恨逆蜀的將領合力,不惜一切代價晝夜攻打,拔之
另一路大軍,則是由后將軍費曜統領。
督將軍胡遵、夏侯霸、徐蓋徐晃之子三將,領軍三萬,前來攻打逆蜀駐扎在長離水支流的別營,疤璞與叛將姜維部。策應他們的,乃是張雄張郃之子督領的三千漢騎以及南匈奴左賢王劉豹所督領的六千胡騎。
這些騎兵,將游弋在隴右平襄城與阿陽城之間。
截斷逆蜀高翔與吳班部出兵救援長離水支流別營,以及警戒著逆蜀馬岱與趙廣的兩支騎兵動向。
最后一路,便是曹真親自統領的兩萬人。
乃是在逆蜀丞相諸葛亮前方二十余里落營,防備其襲擊各部兵馬的糧道。
以兩萬對陣諸葛丞相的四萬大軍,似是曹真有些托大。
實際上,他是有恃無恐。
抑或者說,曹真是在誘丞相出戰。
諸葛丞相營寨所在,乃是依著烏水支流河谷的山丘而落,易守難攻。
曹真若是以大軍攻之,也難以建功。
是故,他將自身的營寨選在空曠之地,讓丞相變得進退兩難。
如果丞相放棄地利,出來攻打他的軍營,那么就會被截斷回歸河谷的后路留守在高平城的趙儼,還掌控著兩萬余后軍;且張雄與劉豹的騎兵馳援至此,也不過兩日的時間。
區區兩日的時間,擁有兵力優勢的丞相,也不可能攻下曹真的營寨。
但如若丞相依舊堅守不動,曹真便是以兩萬士卒就牽制住了逆蜀的主力,讓本來就兵寡的逆蜀在調度上更加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