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官無職的士人,都能看透了他部落如今的處境,亦意味著一些有心人已然在磨刀霍霍、坐等分杯羹了。
呼
悄然舒出了一口氣,劉豹故作不以為意的輕笑了聲,反問道,“我部雖不甚強盛,然亦有近萬控弦之士不吝赴死且休屠澤廣袤千里,極易藏身。縱使彼漢軍來犯,我可暫避其鋒令彼補給難繼而罷兵,又有何懼之足下何故言之鑿鑿我部必歸朔方邪”
近萬控弦之士
你若能讓近萬族眾皆愿效死,豈能被魏國驅使如雞犬
呵
李簡暗中嗤之以鼻,乃作肅容,“賢王莫誤解,在下并非質疑貴部無有一戰之力。然而,還請恕在下直言,恐貴部之敵非止于漢軍也。”
還有那些反復無常、尤喜落井下石的羌胡部落
劉豹再度沉默。
少時,才悵然而嘆,“唉,足下之智非凡人也。如足下所言,我確有歸朔方之念,然恐魏國不復容我耳。”言罷,又緊著加了句,“足下恐有不知,雒陽廟堂雖授我官職予我人事,然不曾將我部視作心腹、倚為爪牙。先驅我部來此地,乃為擾漢軍后方也。今職責未竟,我部若擅歸,將予廟堂攻訐口實矣亦難逃責難也”
“賢王之言,恕在下不敢茍同。”
劉豹甫一話落,李簡當即駁之,“我漢家有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彼右部全軍覆沒于居延澤,夏侯將軍兩萬大軍亦敗北于大河畔,足見漢軍兵鋒之銳。賢王本就兵寡,且入休屠澤時日尚短,難為擾漢軍后方之調度乃必然也,雒陽廟堂為何追責哉”
此言,似是頗有道理啊
劉豹臉龐上浮現了意動之色。
略作思慮,便豁然起身,行了撫胸禮,朗聲道,“足下之言,振聾發聵。豹愚鈍,心仍有不安,望足下為我部籌畫歸朔方的萬全之策,豹必竭誠報之”
“賢王言重矣”
聞言,李簡連忙起身回禮,笑顏而謂,“賢王前居并州,今入河西,無非乃雒陽廟堂欲以貴部抗漢軍耳。若賢王心有不安,不若投其所好,拔族眾千騎,赴關中長安詣雍涼都督,供魏國編入行伍驅使,以此表賢王忠貞之心。如此,有漢軍虎視關中在側,雒陽廟堂焉能罪責貴部邪”
“大善”
劉豹聽罷,靜靜思慮片刻后,便拊掌而贊,“足下實乃大才也”
蓋因調撥出千騎,并不會讓他的實力受損。
他入朔方郡后就陸續收編了許多雜胡小部落,這些人并不是南匈奴的嫡系,亦不會竭力為他效死。正好趁著此時機,假魏國的名義將他們遣去關中,好并吞了他們的婦孺與牛羊戰馬,可讓他左部更具凝聚力
亦是說,李簡此策乃是一石二鳥。
既是讓他免遭魏國的詰難,更剔除了部落之中的不穩定因素,如何不令他欣喜
是故,他大贊罷,還起了別樣的心思。
十分隆重的行了一禮,說道,“足下大才,豹族中無一人可比肩者。若足下不棄,襄助我部,豹愿以師事之”
竟是想招攬李簡為幕僚。
然而,李簡哪能如他所愿啊
身為漢家子,他可不想成為第二個“中行說”遺臭萬年。
李簡微微搖頭而笑道,“如先前之言,我乃為求同道于途而來,非欲求官職利祿耳。賢王誠意,我感銘五內,然請恕我推辭。且我志不在仕途,入關中后亦為游歷各地,斷無求仕之念,愿賢王莫怪。”,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